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25.1 关于定时器
25.1.1 定时器分类 STM32中有众多定时器,如图 25.1.1 所示。按所处的位置可分为核内定时器和外设定时器。核内定时器就是前面 “第11章 基础重点—SysTick定时器”介绍的SysTick定时器,该定时器位于Cortex-M3内核中。外设定时器由芯片半导体厂商设计,如STM32系列,包含常规定时器和专用定时器。常规定时器是本章重点介绍的介绍的内容,专用定时器在后面几章讲解。 SysTick定时器 SysTick定时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主要用于系统精确延时,不占用其它定时器。在多任务操作系统中,为系统提供时间基准。 看门狗定时器 看门狗定时器主要用于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系统受外界干扰,程序脱离正常的执行流程时,看门狗将复位系统,尝试恢复正常状态。 看门狗也是定时器,启动后便开始计数,达到计数阈值则复位系统。STM32内置了两个看门狗定时器,即独立看门狗(IWDG)和窗口看门狗(WWDG)。该部分内容,后面章节再详细讲解。 常规定时器 STM32F1系列共用8个定时器,2个基本定时器(TIM6、TIM7)、4个通用定时器(TIM2、TIM3、TIM4、 TIM5)、2个高级定时器(TIM1、TIM8),三者区别如表 25.1.1 所示。 基础定时器最简单,就只是普通的计数、定时功能。通用定时器在基础定时器的功能上,增加了输入捕获和输出比较等功能。高级定时器在通用定时器的功能上,又增加了三相六步电机接口,具有刹车(断路)、死区时间控制等功能,主要用于电机控制。 25.1.2 定时器结构 以通用定时器为例,其结构框架可看作五部分,如图 25.1.2 所示。 ①时钟源:通用定时器的时钟源有四个,分别为内部时钟(CK_INT)、外部触发输入(ETR)、内部触发输入(ITRx,x=03)、外部捕获引脚(TixFPy,x=14,y=1~2)。 大多数情况下,都将内部时钟作为时钟源,即来自RCC的TIMxCLK。由前面“图 9.1.1 时钟树”可知,TIM27挂接在APB1下,TIM1和8挂接在APB2,若APBx预分频等于一,则APBx=TIMxCLK,否则TIMxCLK=APBx*2。假设当前系统时钟为72MHz(即AHB=72MHz),如果此时APB1预分频系数为2(即APB1=36MHz),则TIM27的时钟为72MHz;如果此时APB2预分频系数为1(即APB2=72MHz),则TIM1和8的时钟为72MHz。 ②控制器:包含触发控制器、从模式控制器和编码器接口。触发控制器用于为其它定时器、DAC/ADC提供触发信号。从模式控制器用于控制计数器复位、使能、计数方式等。编码器接口用于编码器计数。 ③计数核心:包含三个寄存器:预分频器(PSC)、计数器(CNT)、自动装载寄存器(ARR)。 PSC预分频的范围为0~65535,用于将CK_PSC的时钟进行分频,输出CK_CNT脉冲供计数器计数。 CNT计数器的范围为0~65535,可以向上计数、向下计数或向上/向上双向计数。当计数值达到设定值时,会产生溢出事件,发出中断或DMA请求,然后再由自动装载寄存器进行重新加载或更新。 ARR自动装载寄存器用来存储预先设定的值,在每次计数器溢出事件后,自动将设定的值重新装载到计数器中。 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主要取决于预分频系数和定时周期,计算公式为: 假设当前系统时钟频率为72MHz,APB1二分频为36MHz,TIMxCLK则为72MHz。预分频系数任意取一值,假设为PSC=10000-1,自动装载器值假设为ARR=7200-1,则此时定时器定时为: 即,定时器每间隔1s,将产生一次溢出事件,产生中断。 ④输入捕获: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双边沿的变化进行捕获(采样或存储),通常用于输入信号的脉宽、频率、占空比的测量。比如后面红外遥控实验中,红外接收头将收到的红外遥控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利用输入捕获对脉冲信号进行解析,即可得知是哪一个按键发出的遥控信号。具体的使用方法,在后续红外遥控章节介绍。 ⑤输出比较:将计数器当前计数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低电平、翻转等,通常用于波形的输出。比如后面PWM实验中,将通过定时器产生PWM,控制LED灯亮度,同理也可以控制电机转速等。 25.2 硬件设计 定时器为MCU内部资源,常与其它外设配合使用,不涉及新增硬件设计。 25.3 软件设计 25.3.1 软件设计思路 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MCU的通用定时器TIM2,实现us延时,通过开发板LED灯或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检验实验效果。 初始化TIM相关参数:设置时钟、工作方式等; 实现延时函数; 主函数编写控制逻辑:翻转LED,观察效果; 本实验配套代码位于“5_程序源码17_定时器—us延时”。 25.3.2 软件设计讲解 TIM初始化 使用任何外设资源,都需要先考虑使能时钟。与前面的示例一样,在一开始就使用“SystemClock_Config()”配置好了系统时钟和各APB分频。TIM2是挂接在APB1上,这里将APB1二分频,此时TIM2的时钟为2*APB1, 即72MHz。 接着设置TIM2的相关参数,如代码段 25.3.1 所示。 代码段 25.3.1 定时器初始化(driver_timer.c) /* * 定义全局变量 */ TIM_HandleTypeDef htim; /* * 函数名:void TimerInit(void) * 输入参数: * 输出参数:无 * 返回值:无 * 函数作用:初始化定时器 */ void TimerInit(void) { TIM_ClockConfigTypeDef sClockSourceConfig = {0}; // 定时器基本功能配置 htim.Instance = TIM2; // 使用定时器 2 htim.Init.Prescaler = 72-1; // 预分频系数 PSC=72-1(范围:0~0xFFFF) // 72MHz 经过 72 分频后,定时器时钟为 1MHz,即定时器计数 1 次的时间,刚好为 1us htim.Init.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 向上计数 htim.Init.Period = 0; // 自动装载器 ARR 的值 (范围:0~0xFFFF) htim.Init.ClockDivision = TIM_CLOCKDIVISION_DIV1; // 时钟分频(与输入采样相关) //htim.Init.RepetitionCounter = 0; // 重复计数器值,仅存在于高级定时器 htim.Init.AutoReloadPreload = TIM_AUTORELOAD_PRELOAD_DISABLE; // 不自动重新装载 if (HAL_TIM_Base_Init(&htim)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定时器时钟源选择 sClockSourceConfig.ClockSource = TIM_CLOCKSOURCE_INTERNAL; // 选用内部时钟作为定时器时钟源 if (HAL_TIM_ConfigClockSource(&htim, &sClockSourceConfig)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 * 函数名:void HAL_TIM_Base_MspInit(SPI_HandleTypeDef *hspi) * 输入参数:htim-TIM 句柄 * 输出参数:无 * 返回值:无 * 函数作用:使能 TIM 时钟 */ void HAL_TIM_Base_MspInit(TIM_HandleTypeDef *htim) { if(htim-》Instance==TIM2) { __HAL_RCC_TIM2_CLK_ENABLE(); // 使能 TIM2 的时钟 } } 18行:选择配置哪一个定时器; 19行:设置定时器时钟预分频系数PSC,这里设置为72-1,则72MHz经过72分频后,定时器时钟为1MHz, 即定时器计数1次的时间,刚好为1us; 21行:设置定时器计数方式,支持五种计数方式: 向上计数模式(TIM_COUNTERMODE_UP):计数器从0向上计数(递增)到自动装载值ARR,随后再次回到0开始计数,并产生一个计数器向上溢出事件 向下计数模式(TIM_COUNTERMODE_DOWN):计数器从自动装载值ARR向下计数(递减)到0, 随后再次回到自动装载值开始计数,并产生一个计数器向下溢出事件; 中央对齐模式1/2/3计数器(TIM_COUNTERMODE_CENTERALIGNED1/2/3):计数器从0开始计数到自动装载值ARR-1,并产生一个计数器溢出事件,而后再向下计数到0+1,并产生一个计数溢出事件,随后再向上计数; 22行:设置自动装载器ARR的值,这里设置为任意,后面代码再修改; 23行:设置时钟分频,用于计数器工作时滤除高频干扰,本实验不涉及,任意即可; 24行:设置重复计数器值,仅存在于高级定时器,这里使用的TIM2为通用定时器,不涉及; 25行:设置是否定时器自动重新装载,本实验不需要自动装载,原因后续代码讲解; 27~30行:将定时器按基本功能初始化,同时该函数会调用“HAL_TIM_Base_MspInit()”进行硬件相关初始化; 46-51行:设置内部时钟作为定时器时钟源; 47~53行:覆写“HAL_TIM_Base_MspInit()”,使能TIM2时钟; 本实验想实现us级的延时,考虑到延时时间太短,如果使用中断,会反复进中断,导致无法正常执行其它代码。因此本实验不使用中断,直接操作寄存器设置定时器加载值,如代码段 25.3.2 所示。 代码段 25.3.2 延时函数实现(driver_timer.c) /* * 函数名:void us_timer_delay(uint16_t t) * 输入参数:t-延时时间 us 范围-0~65535us * 输出参数:无 * 返回值:无 * 函数作用:定时器实现的延时函数,延时时间为 t us,为了缩短时间,函数体使用寄存器操作 */ void us_timer_delay(uint16_t t) { uint16_t counter = 0; __HAL_TIM_SET_AUTORELOAD(&htim, t); // 设置定时器自动加载值 __HAL_TIM_SET_COUNTER(&htim, counter); // 设置定时器初始值 HAL_TIM_Base_Start(&htim); // 启动定时器 while(counter != t) // 直到定时器计数从 0 计数到 t 结束循环,刚好 t us { counter = __HAL_TIM_GET_COUNTER(&htim); // 获取定时器当前计数 } HAL_TIM_Base_Stop(&htim); // 停止定时器 } /* * 函数名:void ms_timer_delay(uint16_t t) * 输入参数:t-延时时间 ms 范围-0~65535ms * 输出参数:无 * 返回值:无 * 函数作用:定时器实现的延时函数,延时时间为 t ms */ void ms_timer_delay(uint16_t t) { int i = 0; for(; i《t; i++) { us_timer_delay(1000); } } 11行:使用HAL库提供的“__HAL_TIM_SET_AUTORELOAD()”直接设置ARR寄存器的值;前面设置定时器时钟,使其每计数1次,刚好为1us,因此这里要t us,设置ARR为t,即定时器从0计数到t,刚好t us; 12行:使用HAL库提供的“__HAL_TIM_SET_COUNTER ()”直接设置CNT计数器的值,保证定时器从0开始计数; 13行:启动定时器; 14~17行:此时定时器变从0到t开始计数,使用“__HAL_TIM_GET_COUNTER()”获取当前CNT计数器的值,当CNT计数器的值等于t时,时间经历了0到t个1us,实现了延时t us; 18行:停止定时器,无需自动重新装填ARR值; 28~36行:因为实现原理的限制,“us_timer_delay()”最多能延时65535us,即65ms多点,如果想要秒级的延时,需要再封装ms的延时; 主函数控制逻辑 在主函数中,先初始化定时器和LED灯,通过LED间歇1s闪烁的效果,粗略感受代码和实验现象是否一致,如代码段 25.3.3 所示。 代码段 25.3.3 主函数控制逻辑(main.c) // 初始化定时器 TimerInit(); // 在 windows 下字符串nr 表示回车 // 如果工程在编译下面这句中文的时候报错,请在“Option for target”-》“C/C++”-》“Misc Controls”添加“ --locale=english” printf(“**********************************************nr”); printf(“--》百问科技 www.100ask.netnr”); printf(“--》定时器 us 延时实验nr”); printf(“**********************************************nr”); // 初始化 LED LedGpioInit(); while(1) { /* 通过延时一段时间让 LED 亮灭实现 LED 闪烁,可以通过示波器打 LED 的引脚反转周期,精确看时间是否与设置的一致*/ RLED(ON); // 点亮 LED ms_timer_delay(1000);; // 延时 1ms*1000=1s RLED(OFF); // 熄灭 LED ms_timer_delay(1000); // 延时 1ms*1000=1s } 25.4 实验效果 本实验对应配套资料的“5_程序源码17_定时器—us延时”。打开工程后,编译,下载,可以看到LED红色灯,间歇1秒闪烁。 如果读者想精确一点的测试,可参考前面“第11章 基础重点—SysTick定时器”的测试方法,修改主函数代码,使用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测试。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2545 浏览 0 评论
1143浏览 2评论
743浏览 1评论
496浏览 0评论
257浏览 0评论
419浏览 0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19 12:48 , Processed in 1.172194 second(s), Total 50, Slave 42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