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TTL逻辑门电路
以双极型半导体管为基本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并具有一定的逻辑功能的电路称为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简称TTL逻辑门电路。 BJT开关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BJT基区内存储电荷的影响,电荷的存入和消散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反相器输出电压vO由低向高过渡时 ,电路由VCC通过Rc对CL充电。 由前面的分析已知,带电阻负载的BJT反相器 ,其动态性能不理想。在保持逻辑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另外增加若干元器以改善其动态性能 ,如减少由于BJT基区电荷存储效应和负载电容所引起的时延。这需改变反相器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的结构 ,以形成TTL反相器的基本电路。下图就是一个TTL反相器的基本电路。 该电路由三部分组成: 1.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这里主要分析TTL反相器的逻辑关系,并估算电路中有关各点的电压,以得到简单的定量概念。 2.采用输入级以提高工作速度 当TTL反相器输入电压由高(3.6V)变低(0.2V)的瞬间,VB1 =(0.2+0.7)V=0.9V。但由于T2、T3原来是饱和的 ,它们的基区存储电荷还来不及消散,在此瞬间,T2、T3的发射结仍处于正向偏置,T1的集电极电压为Vc1 =VBE2+VBE3=(0.7+0.7)V=1.4V。 3.采用推拉式输出级以提高开关速度和带负载能力 由T3、T4和二极管D组成推拉式输出级。其中T4组成电压跟随器,而T3为共射极电路,作为T4的射极负载。这种输出级的优点是,既能提高开关速度,又能提高带负载能力。根据所接负载的不同,输出级的工作情况可归纳如下: 现在来分析TTL反相器的传输特性。下图为用折线近似的TTL反相器的传输特性曲线。由图可见 ,传输特性由4条线段AB、BC、CD和DE所组成。 AB段:此时输入电压vI很低,T1的发射结为正向偏置。在稳态情况下,T1饱和致使T2和T3截止,同时T4导通。输出vo=3.6V为高电平。 BC段:当vI的值大于B点的值时,由T1的集电极供给T2的基极电流 电压增量上通过T4的电压跟随作用而引至输出端形成输出电压的增量,且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以传输特性BC段的斜率为 。必须注意到在BC段内,Re2上所产生的电压降还不足以使T3的发射结正向偏置,T3仍维持截止状态。 或 式中VF=0.7V,表示T3已导通。由于,C点处的输出电压变为 根据线段BC的斜率为-1.6,对应于C点的vI值可由下述关系求得: 由此得 CD段:当vI的值继续增加并超越C点,使T3饱和导通,输出电压迅速下降至v0≈0.2V。D点处的vI(D)值,可以根据T2、T3两发射结电压VF≈0.7V来估算。因此有 DE段:当vI的值从D点再继续增加时,T1将进人倒置放大状态,保持vO=0.2V。至此,得到了TTL反相器的ABCDE折线型传输特性。 基本TTL反相器不难改变成为多输入端的与非门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电路的输入端采用了多发射极的BJT ,如下图所示。器件中的每一个发射极能各自独立地形成正向偏置的发射结 ,并可促使BJT进人放大或饱和区。两个或多个发射极可以并联地构成一大面积的组合发射极。 下图是采用多发射极BJT用作3输入端TTL与非门的输入器件的一个实例。当任一输入端为低电平时,T1的发射结将正向偏置而导通,T2将截止。结果将导致输出为高电平。只有当全部输入端为高电平时 1.传输特性 各种类型的TTL门电路,其传输特性大同小异,正如前面已经讨论过的,这里不再讨论。 2.输入和输出的高、低电压 3.噪声容限 噪声容限表示门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4.扇入与扇出数 扇出数--门电路所能带负载个数,与非门输出端最多能接几个同类的与非门。 ②拉电流工作情况 通常基本的TTL门电路,其扇出数约为10 ,而性能更好的门电路的扇出数最高可达30~50。 例:试计算基本的TTL与非门7410带同类门时的扇出数。 解: IOL=16mA,IIL=-1.6mA 数据前的负号表示电流的流向,对于灌电流取负号,计算时只取绝对值。 (3)根据式(2.4.I5)可计算高电平输出时的扇出数 可见这时NOL=NOH。如前所述,若NOL=NOH。则取较小的作为电路的扇出数。 5.传输延迟时间 这是一个表征门电路开关速度的参数,意味着门电路在输入脉冲波形的作用下,其输出波形相对于输入波形延迟了多长时间。 6.功耗 功耗是门电路重要参数之一。 7.延时一功耗积 理想的数字电路或系统,要求它既具有高速度,同时功耗又低。在工程实践中,要实现这种理想情况是较难的。高速数字电路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功耗为代价。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叫做延时一功耗积,用符号DP表示,单位为焦耳,即DP=tPdPD。 8. TTL集成门电路的封装
图(a)为14脚TTL集成门电路的封装图,图(b)为其内部结构图。 1.TTL或非门 下图为TTL或非门的逻辑电路及其代表符号。 由图可见 ,或非逻辑功能是对TTL与非门的结构改进而来,即用两个 三极管T2A和T2B代替T2。 在工程实践中将两个门的输出端并联以实现与逻辑的功能称为线与。 为了避免线与时的产生大电流,可以采用集电极开路门(简称OC门)来解决 。所谓集电极开路是指从TTL与非门电路的推挽式输出级中删去电压跟随器,如下图所示: 对于一个两输入端的OC门,其在电路中的符号可用下图来表示: 为了实现线与的逻辑功能,可将多个门电路输出管T3的集电极至电源VCC之间,加一公共的上拉电阻RP,如下图所示。为了简明起见,图中以两个OC门并联为例,其中图标“”表示集电极开路之意。
上拉电阻Rp的值可以这样来计算,主要考虑OC门必须驱动一定的拉电流或灌电流负载。有关这两类负载的概念前已讨论,这里仍然适用 ,所不同的是驱动门是由多个TTL门的输出端直接并联而成。当OC门中的一个TTL门的输出为低电平 ,其他为高电平时,灌电流将由一个输出BJT(如T1或T2)承担 ,这是一种极限情况,此时上拉电阻RP具有限制电流的作用。为保证IOL不超过额定值IOL(max),必须合理选用RP的值。例如VCC=5V,RP=1kΩ,则IOL=5mA。 RP的最大值RP(max)可按下式来确定: 实际上,RP的值选在RP(min)和RP(max)之间,并且选用靠近RP(min)的标准值。 例:设TTL与非门74LS01(OC)驱动8个74LS04(反相器),试确定一合适大小的上拉电阻RP,设VCC=5V。 由以上计算可知Rp的值可在985Ω至18.75kΩ之间选择 。为使电路有较快的开关速度,可选用一标准值为1kΩ的电阻器为宜。 3.三态与非门(TSL) 利用OC门虽然可以实现线与的功能,但外接电阻Rp的选择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取得太小,因此影响了工作速度。同时它省去了有源负载,使得带负载能力下降。为保持推拉式输出级的优点,还能作线与联接,人们又开发了一种三态与非门,它的输出除了具有一般与非门的两种状态,即输出电阻较小的高、低电平状态外,还具有高输出电阻的第三状态,称为高阻态,又称为禁止态。 一个简单的TSL门的电路如上图所示。其中CS为片选信号输入端,A、B为数据输入端。 抗饱和TTL电路是目前传输速度较高的一类TTL电路。这种电路由于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钳位方法来达到抗饱和的效果 ,一般称为SBDTTL电路(简称STTL电路),其传输速度远比基本TTL电路为高。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工作特点如下: 当没有SBD时,随着基级电压的升高,电流沿着蓝线方向流动。由于SBD的作用,当基级电压大于0.4V时, SBD首先电导通,电流沿着红线方向流动(如下图所示),从而使T的基极电流不会过大(而且使T的集电结正向偏压将被钳制在0.4V左右),因此SBD起到抵抗过饱和的作用,因而又将这种电路称为抗饱和电路,使电路的开关时间大为缩短。 下图为肖特基TTL(S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与基本TTL与非门电路相比,作了若干改进。在基本的TTL电路中 ,T1、T2和T3工作在深度饱和区,管内电荷存储效应对电路的开关速度影响很大。现在除T4外,其余的BJT均采用SBD钳位,以达到明显的抗饱和效果。其次,基本电路中的所有电阻值这里几乎都减半。这两项改进导致门电路的开关时间大为缩短。由于电阻值的减小也必然会引起门电路功耗的增加。
STTL门电路还有以下三点对基本TTL电路的性能作了改进: 基于上述特点,STTL与非门具有较为理想的传输特性。与基本TTL反相器的传输特性相比,C点不再存在了,由B点直接下降到D点,即传输特性变化非常陡峭,见下图。 除典型的肖特基型(STTL)外,尚有低功耗肖特基型(LSTTL)、先进的肖特基型(ASTTL),先进的低功耗型(ALSTTL)等,它们的技术参数各有特点,是在TTL工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TTL门电路的各种系列的性能比较
|
|||||||||||||||||||||||||
相关推荐
|
|||||||||||||||||||||||||
本帖最后由 gk320830 于 2015-3-9 09:35 编辑
太专业了,好难懂哦,顶下 |
|
|
|
|
|
本帖最后由 gk320830 于 2015-3-9 09:35 编辑
在大学教科书<<数字电路>>上有!!! |
|
|
|
|
|
楼主讲的不错哈
|
|
|
|
|
|
专业
|
|
|
|
|
|
学习下,支持
|
|
|
|
|
|
楼主的宝贵经验给我了大力的帮助。我通过eepeople网站上的职位信息找到了工作,有许多职位,,比如行政主管、数字电视研发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等,来自世界知名电子企业,也很适合大家,各位前辈可以登录浏览一下。
|
|
|
|
|
|
很专业
|
|
|
|
|
|
【高手问答】电路的功能是为了0.6v到40v之间调压,运放发热严重
2367 浏览 8 评论
USB3.0 工业相机的传输速率是否受到电脑主板某些硬件的限制?
1032 浏览 0 评论
2231 浏览 1 评论
1270 浏览 0 评论
2770 浏览 0 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18 19:08 , Processed in 0.918687 second(s), Total 78, Slave 70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