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
|
相关推荐
1个回答
|
|
我以前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设计的时候需要使得三极管的电流方法倍数设计在30甚至20倍以下,才能保证三极管饱和,一般在Datasheet中看到是这样的:
当Ic在增大的时候,线性方法的增益开始慢慢减小。 这张图表很能迷惑人,当我们以为Ic/Ib小于hfe的时候,管子并不是直接进入饱和区的。也就是说,并不是电流的方法倍数小于hfe就能保证管子进入饱和状态,在线性输出的时候也是管子最脆弱的时候(压降很大,输出能力有限,电平不对) 以300mA为例,此时的电流放大增益还在100以上,随着Ib的增大,电流放大倍数的减小,三极管慢慢进入饱和状态,在深度饱和状态的电流方法倍数实际上很小。这里需要区分: 饱和:当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增加而集电极电流不随着增加时进入饱和状态。 深度饱和:当Ib足够大,使得Vce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时候为深度饱和。 对照上图300mA的时候,Ib接近15mA才能使得管子进入深度饱和,也就是说放大倍数=20,在常温的情况下。此图是在ONSEMI的上面发掘的,说实话,虽然都是IC提供商,对待数据和图表上,严谨程度还是有区别的。 通过阅读同样一款BC807的NXP的Datasheet,里面有大量的温度曲线(这些实验数据就代表大笔的实验费用) 温度的提升使得hfe变大,换个意思也可以这样表述,要在低温下进入饱和状态,hfe比常温下还要恶劣一些: 饱和压降与好几个因素有关 1.温度:温度越高,压降越小 2.集电极电流:电流越大,压降越大 3.进入深度饱和之前,Ib越大,压降越小 最后比较通用的法则:在通用的二极管下,功率二极管需要另行确认。 设计饱和增益在25以下。 设计饱和电压在0~0.4V。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791 浏览 0 评论
1151 浏览 1 评论
2527 浏览 5 评论
2860 浏览 9 评论
移植了freeRTOS到STMf103之后显示没有定义的原因?
2710 浏览 6 评论
keil5中manage run-time environment怎么是灰色,不可以操作吗?
1071浏览 3评论
194浏览 2评论
456浏览 2评论
369浏览 2评论
M0518 PWM的电压输出只有2V左右,没有3.3V是怎么回事?
454浏览 1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2 18:07 , Processed in 1.168966 second(s), Total 77, Slave 58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