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挺感谢这个
论坛这几年来给我提供的帮助,总想写点什么来回馈一下。但是由于自己从事技术方面的时间太短,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有欠缺,所以一直都以潜水者的身份接受着各位大牛的教诲。现在转眼间大学已经毕业了,也想写一写自己这几年来的感受,希望和各位交流一下心得。
我是大一的时候进入的学校的创新实验室,我记得刚到大学军训的时候,以往实验室的学长们都会在操场上展示他们的比赛作品。清晰的记得,自己当时那种喜欢搞小发明的心情完全被激发出来了。心里默默的有了个想法就是一定要去这个地方,他们太厉害了。
通过一波三折之后,自己总算是进了创新实验室的大门,那时候实验室还没怎么有淘汰制度或许可以说根本不需要淘汰制度。因为到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有大批的人由于各种原因离去了。有时候感觉想把技术学好,也是需要有足够的内心来承受住这份寂寞的。
进入实验室第一件事就是焊
电路,说到焊电路这事,我还是挺受打击的。第一块板子就将正反面焊错了,直到整个电路的完成我都没发现我焊错了。只是感觉焊锡怎么这么难才能粘上,想想也是汗颜啊。其实现在仔细想想,焊电路是我们对硬件的第一个认识,也是挺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对硬件布局的一个设计,包括元器件的排版,元器件的功能以及走线之间是否最好。也许在以后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选用集成电路,或者自己设计
PCB板,但是思想的核心还是一样的。所以在做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我觉得应该更为深入的了解其真正的目的。在后面几届的学弟中,他们就更多的将焊电路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太过于依赖于现成的集成电路,而当整个系统的设计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很难短时间内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我看来,我更多的希望在设计过程中有一种更大的视野,希望能考虑到每一个部分的融合性和兼容性。而不是一个局部最优的慨念。这就要求拥有更好的基本功和更为广泛的实践经验。
焊电路的过程还是挺长的,也可能是当时我没有想通,所以激情也不是很大。第一个学期就把三个电路焊完了就完事了。即将到了寒假的时候,我就在想,读大学是为了什么,经历了一个学期的新鲜感之后,更多的给我的是迷茫和不确定。我未来想要的是什么?当然没有人能回答我这些。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大一我没带电脑,所以我跑去图书馆的
电子阅览室上网。我觉得当时给我触动挺大的一个视频是关于郑强教授的演讲,我也是无意中看到了。但是却给我了前进的动力。所以我当时决定寒假回家学习。
假期学习这玩意其实说起来谁都不信,真的,在家里这么好的环境,不睡觉,玩电脑,看电视,那岂不是太浪费资源了嘛,我也承认确实这样。在家的第一个星期差不多就这样过了,后来觉得不行,当时把学校的电烙铁拿回家了,专门在家练习焊接东西,我妈还说我啥时候成修理工了。。。。。。焊了一段时间觉得比以前焊的好了,于是就想着学习一下别的。当时学长给我们的建议是看看郭天祥的十天学会
单片机,虽然现在看来那个课程有点浅,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是挺好的一个学习视频。看了两集视频后,发现光看视频啥也不会,于是开始发短信给学长,问他们
开发板那些哪买,在自己根据视频装软件啥的,整了好久才能下第一个程序,当时我还挺兴奋的。因为那是我自己第一次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包括自己写的第一个流水灯程序等等,越学越有趣。在假期结束之前,我已经把郭天祥的视频全部实践了一遍,再加上自己焊接的最小开发板,第一次感觉自己好厉害,也很有满足感。
回到学校之后,发现自己的水平一下从新生中的默默无闻到了数一数二,成就感确实挺大的。在接下来的第二个学期里,主要就是围绕智能小车进行制作了。那也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系统性的东西,由于寒假的练习,让我很快就上手了,进度一直保持在前面。说到智能小车这东西,虽然近几年来国赛已经将它取消变为飞行器了,但是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入手系统,首先它的结构不是很复杂,一块控制芯片,一个驱动,一个
电源转换模块,整个小车就能简单的跑动了,而且它不像飞行器那么昂贵并且控制较难。接入外部传感器能实现一些智能功能,所以很适合新手的设计。
虽然自己取得了一些优势,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也是出现很多差错的,光单片机都烧了三四块,现在想想都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但是当时就是这么伤感。唉,好在前面的教训太惨痛,在后面的开发中我就很少烧毁芯片了。由于整个过程断断续续的,直到最后检查的那天,我的小车才被我给拆了,所以当时我觉得自己肯定没有办法装完并调试好。庆幸的是,我最后面居然还是成功了,当时我的小车试跑时,我用的是铅蓄电池,所以整个车子挺重也挺大,开出来像坦克一样,呵呵。在这里需要说的是,在设计整个系统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美观和引线的整齐,这个是很重要的。尤其在以后设计大型系统的时候,需要的线成千上百,如果不将线理好,出现问题时很难找到问题的关键。这个看似简单,其实真正做的到的人真的很少。。。。。。
每个学年在暑假都会有电子设计比赛,先是校内的选拔,然后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校内选拔的时候,其实我还是挺有信心的,但是当题目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懂得实在太少了,当时的题目的清障机器人,用到的无线模块、三轴加速度模块、超声波模块,自己都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学会所有的,感觉太难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上了,当时几度频临崩溃,而又是孤军奋斗,最后果然还是没有全部完成,看着学长们完成的那么的好,心里的失落感十分强烈。也感觉自己还要努力。想着明年再来的。结果最后老师还是让我参加省赛了,不过是拆了自己这组和其他学长一组。
在省赛的过程中,我从那个学长那里学到很多,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重新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可惜遗憾的是,由于硬件上的不成熟,作品最后没有完成。大学第一年也就此终止了。
失败的阴影在心里一直困扰着我,在暑假的时候,自己一直躺在床上不起,觉得很难过。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才重新回到实验室,这次我选择了重新振作。说到这,我想说的是,虽然比赛的输赢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当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希望的是得到回报。尤其在连续的打击情况下,有时候简单的休息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到了大二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当时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我想变得更强,于是比赛结束之后开始学习
STM32,当时全新的库编程的概念确实让我头疼了一段时间,于是采用最笨的方法,看例程,写例程,就这样我硬是把它学会了,有了学习的经验,我有学习了DSP。大二这年我几乎就是泡在了实验室里,吃饭就订餐,晚上有时候也在实验室睡觉了。我不建议这么去学习,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应该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像我这种不顾身体的学习还是不可取的。
大二这年是我学习最刻苦的一年,也是最没什么说的一年,这一年我学习了很多软件和芯片,包括
protel,AD,STM32,DSP,ARM,linux系统等,当然有些没有接触太深,ARM和linux的学习是我在大四那年才深入的,当然这都是后话。当你学过一些东西过后,就会发现特别想将自己所学转换为实际。当时我又接触学长们找工作的经历,发现做项目是最锻炼自己的路径。于是我又去了学校的创业园干活,那个时候我记得最忙的时候,参加了电子大赛自己担任组长,同时创业园做着项目,老师还有项目接着。那个时候感觉自己都快疯了。每天晚上沾床就能睡着,完不成就得通宵达旦,熬夜的本领也是那个时候练就的。因为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熬夜不行,拖了挺大的后退的,呵呵。对了,这个学年我也开始尝试帮助别人做毕业设计,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赚点零用钱。呵呵。我觉得学工科的,一定要将自己的知识转换为生产力,创造出经济价值,不然学习的东西留在脑子里发酵吗?可能我的观点太过于极端,但是我觉的知识一定是要运用的,不然就是垃圾。
可能大部分人认为学习这些东西会占用很多时间,会耽误大学的功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你会安排时间,学会合理的管理时间,我们有很多时间都可以用到的。在大学里我的功课成绩不差,最后拿到了保研资格,也通过了四六级,并不是说我有多厉害,只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更充分的运用我们的时间,去完成更多的事情。
后面的过程也没有太多叙述的了,都是一些相似的经历。但是我觉得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痛苦的,而是一种享受。在技术上来说,积累的越多才会升华,同时我们需要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和独立思考。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时间不早了,还没吃晚饭了,今天中秋节,祝大家节日快乐。在此只是做一些我个人的经历和看法,所以希望大家多多提提建议,也方便我在以后的提高。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