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1.首先说下printf函数
如下图所示,该方法是重定义fputc函数,让他变成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会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打印出来。 #if 1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 //标准库需要的支持函数 struct __FILE { int handle; }; FILE __stdout; //定义_sys_exit()以避免使用半主机模式 void _sys_exit(int x) { x = x; } //重定义fputc函数 int fputc(int ch, FILE *f) { while((USART1-》SR&0X40)==0) { } //循环发送,直到发送完毕 USART1-》DR = (u8) ch; return ch; } #endif 重定义stdio,这样写的原因猜测是让stm32可以使用printf函数来代替文件流输出数据,正常情况下c语言的printf是打印数据流在屏幕上,而keil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放在stm32芯片中,如果没有屏幕肯定是无法打印出来的(下次到lcd再仔细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ಥ_ಥ)) 总之,没有这几行代码,没法收到下位机发过来的数据 好像还有微库啥的,我现在也不清楚 stdio被用于这里 关于半主机模式,好像去掉这两个没有任何影响,可能是目前我没有使用屏幕什么的原因吧(后面再看看这到底是是个什么鬼) 让fputc重定义,同时printf重定义,使用串口1发送数据。在这里我猜测printf使用了fputc的实现,所以只要重定义fputc就可以顺便重定义printf。 具体打印过程:因为这个是把串口收到的数据重新发到上位机,然后打印出来。 所以先让接收到的字符放到输出流,然后输出流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再把输出流的数据放在文本域中,他的接收窗口就是一个文本域,正好我用java写过一个类似的,这东西就是QQ聊天界面的原型(个人猜测,如有错误请指正) 输出流中的字符以EOF结尾。 其实接收到的输入流的数据也是以EOF结尾的,所以如果你自己换行然后发两行数据他只会读取第一行的数据。 上个版本结束时候要发送回车换行rn,最近更新的xcom点击发送之后会自动拼接回车换行符,从发送数据可以看出来,下图我输出的是4个字符,而界面下面显示的是6个,说明直接点发送给自动拼接了回车换行符。 2.再看看接收相关的 开启USART1代码就不用说了吧,APB2,PA9、PA10啥的,正点原子的开发指南里面有 还是贴一下代码吧,注释也都很详细了,以下是USART1也就是串口1的初始化配置,入口参数是波特率,我现在一般用到的都是115200 关于波特率,就是按多少频率,实际上是规定通信双方多长时间接收或者发送一个数据,这个和数据位或者数据与计算机底层的运算有关,原子哥在教程里面通俗易懂的讲了一点,具体讲的啥我忘了,后期有机会我会做一个 字节在计算机底层是怎么存储或传输相关的文章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使能USART1,GPIOA时钟 //USART1_TX GPIO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9 //USART1_RX GPIOA.10初始化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10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抢占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子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指定的参数初始化NVIC寄存器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bound;//串口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无硬件数据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口1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串口接受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1 } 数据的接收主要是靠中断来实现 该中断的逻辑就是,接收数据,存到数组,判断回车换行符,有的话就停止往数组里面保存。 存完的数据会在主函数里面被发到上位机。 u32 Tag=0;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u8 Res;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 Res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0x8000是1000 0000 0000 0000 //0x4000是100 0000 0000 0000 //0x0a是1010 //0x0d是1101 // if((USART_RX_STA&0x8000)==0)//接收未完成 if(USART_RX_STA!=2)//下位机发送结束,开始接收数据 { // if(USART_RX_STA&0x4000) if(USART_RX_STA==1) { if(Res==0x0a) //换行符 n USART_RX_STA=2;//接收错误,重新开始 // else // { // USART_RX_STA=2; //接收完成了 // } } else //还没收到0X0D { if(Res==0x0d) //回车符 r USART_RX_STA=1; else { //0X3FFF是11 1111 1111 1111 十进制表示16383 // USART_RX_BUF[USART_RX_STA&0X3FFF]=Res ; // USART_RX_STA++; USART_RX_BUF[Tag]=Res ; Tag++; // if(USART_RX_STA》(USART_REC_LEN-1)) // if(USART_RX_STA》199) // USART_RX_STA=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if(Tag》200) Tag=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 } } } } usart.h头文件 #ifndef __USART_H #define __USART_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h” #define USART_REC_LEN 200 //定义最大接收字节数 200 #define EN_USART1_RX 1 //使能(1)/禁止(0)串口1接收 extern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末字节为换行符 extern u16 USART_RX_STA; //接收状态标记 //如果想串口中断接收,请不要注释以下宏定义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endif 我改了正点原子的串口实验代码,看他写了一堆的0x8000、0x800、0x4000、0x400,开始看的时候一脸懵逼,以为这又是什么寄存器的赋值操作,结果看到USART_RX_STA是变量值为1的时候就明白了,这就是个单纯的标志。 如上我的代码,USART_RX_STA初始值为0,实际上你自己设置一个变量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里我让USART_RX_STA初值为0,如果收到r设置为1,如果收到r,判断下一个数,如果是n则USART_RX_STA置2,同时不再进入中断,同时也就不再保存数据。如果判断r之后的一个数不是n则继续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的主要参数就是在串口中断里面,只要开了串口中断,那么只要有数据通过串口发过来就会触发中断。只要读取中断的状态就知道数据有没有发送,同时TX线传输数据,这时候USART_ReceiveData(USART1)会从串口1读取数据。 这个数据是一个位一个位来读取的,读取完成之后放在数组里面,数组大小是200,这个值随便设置。之前在做java时候看到个文章好像说一次传送多少个字节是最佳的,超过这个值会影响传输速率,具体是多少我忘了,大家有机会看到告诉我一下。 为什么这里要在199时候重置?其实只要小于200就行,数组存够200个就置零,防止数组越界。所以她这个操作会导致如果传输201个字符时候,先存下200个字符,200个之后数组下标置零重新存数,导致覆盖之前的数据,因为Tag置零,所以数据长度也会被置零,因此实际上发送201个数据接受了201个,但是只保存了1个,因此在上位机的输出窗口只有1个。 、 如下是一串超过200个字符的数据,串口显示情况 3.最后看看发送相关的 发送相关代码主要在主函数里面实现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led.h” #include “pwm.h” #include “usart.h” #include “timer.h” extern u32 timeSecond; int main(void) { delay_init(); ledInit(); uart_init(115200); TIM3_Int_Init(7999,8999); u16 t; u16 len; extern u16 Tag; while(1) { if(USART_RX_STA==2) { // len=USART_RX_STA&0x3fff;//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len=Tag;//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printf(“您发送的消息为:rn”); for(t=0; t《len; t++) {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向串口1发送数据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 { //等待发送结束 } }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置零,否则任务一直在接收数据,从而一直输出上次接收的数据 Tag=0; //数据长度清零,否则会拼接上次的 printf(“rn”); } } } 在上面接收时候的串口中断里面,如果判断收到回车换行把USART_RX_STA置为2,在while里面判断USART_RX_STA为2就说明接收已经结束了然后开始发送,这样的操作我认为是半双工操作,如果开两个中断,即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应该就是全双工,需要修改的代码较多,关于全双工这里就不再探究了。 如上,先把Tag的值给len,实际上不用给len,直接比较也没问题,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先使用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把一个数据通过串口1传送出去。 传输过程中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所以在这个时候while一直等待,让数据继续传输,等到数据传输完成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开始下一个字符传输,直到字符长度传输完成 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再把USART_RX_STA置为0,实际上只要不是置为2和1,其他数都可以,这个在中断里面判断时候用。 同时把Tag置为0,让数组下标移到0,否则,下次接收数据会从当前位置继续累积,这个可以用作追加数据,比如在写文件时候,追加个覆盖两个操作(之前java写记事本时候这个追加和覆盖不是很明白,没想到这里直接从硬件底层了解到追加和覆盖的原理) 以上。 |
|
|
|
1.首先说下printf函数
如下图所示,该方法是重定义fputc函数,让他变成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会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打印出来。 #if 1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 //标准库需要的支持函数 struct __FILE { int handle; }; FILE __stdout; //定义_sys_exit()以避免使用半主机模式 void _sys_exit(int x) { x = x; } //重定义fputc函数 int fputc(int ch, FILE *f) { while((USART1-》SR&0X40)==0) { } //循环发送,直到发送完毕 USART1-》DR = (u8) ch; return ch; } #endif 重定义stdio,这样写的原因猜测是让stm32可以使用printf函数来代替文件流输出数据,正常情况下c语言的printf是打印数据流在屏幕上,而keil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放在stm32芯片中,如果没有屏幕肯定是无法打印出来的(下次到lcd再仔细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ಥ_ಥ)) 总之,没有这几行代码,没法收到下位机发过来的数据 好像还有微库啥的,我现在也不清楚 stdio被用于这里 关于半主机模式,好像去掉这两个没有任何影响,可能是目前我没有使用屏幕什么的原因吧(后面再看看这到底是是个什么鬼) 让fputc重定义,同时printf重定义,使用串口1发送数据。在这里我猜测printf使用了fputc的实现,所以只要重定义fputc就可以顺便重定义printf。 具体打印过程:因为这个是把串口收到的数据重新发到上位机,然后打印出来。 所以先让接收到的字符放到输出流,然后输出流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再把输出流的数据放在文本域中,他的接收窗口就是一个文本域,正好我用java写过一个类似的,这东西就是QQ聊天界面的原型(个人猜测,如有错误请指正) 输出流中的字符以EOF结尾。 其实接收到的输入流的数据也是以EOF结尾的,所以如果你自己换行然后发两行数据他只会读取第一行的数据。 上个版本结束时候要发送回车换行rn,最近更新的xcom点击发送之后会自动拼接回车换行符,从发送数据可以看出来,下图我输出的是4个字符,而界面下面显示的是6个,说明直接点发送给自动拼接了回车换行符。 2.再看看接收相关的 开启USART1代码就不用说了吧,APB2,PA9、PA10啥的,正点原子的开发指南里面有 还是贴一下代码吧,注释也都很详细了,以下是USART1也就是串口1的初始化配置,入口参数是波特率,我现在一般用到的都是115200 关于波特率,就是按多少频率,实际上是规定通信双方多长时间接收或者发送一个数据,这个和数据位或者数据与计算机底层的运算有关,原子哥在教程里面通俗易懂的讲了一点,具体讲的啥我忘了,后期有机会我会做一个 字节在计算机底层是怎么存储或传输相关的文章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使能USART1,GPIOA时钟 //USART1_TX GPIO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9 //USART1_RX GPIOA.10初始化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10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抢占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子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指定的参数初始化NVIC寄存器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bound;//串口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无硬件数据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口1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串口接受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1 } 数据的接收主要是靠中断来实现 该中断的逻辑就是,接收数据,存到数组,判断回车换行符,有的话就停止往数组里面保存。 存完的数据会在主函数里面被发到上位机。 u32 Tag=0;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u8 Res;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 Res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0x8000是1000 0000 0000 0000 //0x4000是100 0000 0000 0000 //0x0a是1010 //0x0d是1101 // if((USART_RX_STA&0x8000)==0)//接收未完成 if(USART_RX_STA!=2)//下位机发送结束,开始接收数据 { // if(USART_RX_STA&0x4000) if(USART_RX_STA==1) { if(Res==0x0a) //换行符 n USART_RX_STA=2;//接收错误,重新开始 // else // { // USART_RX_STA=2; //接收完成了 // } } else //还没收到0X0D { if(Res==0x0d) //回车符 r USART_RX_STA=1; else { //0X3FFF是11 1111 1111 1111 十进制表示16383 // USART_RX_BUF[USART_RX_STA&0X3FFF]=Res ; // USART_RX_STA++; USART_RX_BUF[Tag]=Res ; Tag++; // if(USART_RX_STA》(USART_REC_LEN-1)) // if(USART_RX_STA》199) // USART_RX_STA=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if(Tag》200) Tag=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 } } } } usart.h头文件 #ifndef __USART_H #define __USART_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h” #define USART_REC_LEN 200 //定义最大接收字节数 200 #define EN_USART1_RX 1 //使能(1)/禁止(0)串口1接收 extern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末字节为换行符 extern u16 USART_RX_STA; //接收状态标记 //如果想串口中断接收,请不要注释以下宏定义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endif 我改了正点原子的串口实验代码,看他写了一堆的0x8000、0x800、0x4000、0x400,开始看的时候一脸懵逼,以为这又是什么寄存器的赋值操作,结果看到USART_RX_STA是变量值为1的时候就明白了,这就是个单纯的标志。 如上我的代码,USART_RX_STA初始值为0,实际上你自己设置一个变量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里我让USART_RX_STA初值为0,如果收到r设置为1,如果收到r,判断下一个数,如果是n则USART_RX_STA置2,同时不再进入中断,同时也就不再保存数据。如果判断r之后的一个数不是n则继续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的主要参数就是在串口中断里面,只要开了串口中断,那么只要有数据通过串口发过来就会触发中断。只要读取中断的状态就知道数据有没有发送,同时TX线传输数据,这时候USART_ReceiveData(USART1)会从串口1读取数据。 这个数据是一个位一个位来读取的,读取完成之后放在数组里面,数组大小是200,这个值随便设置。之前在做java时候看到个文章好像说一次传送多少个字节是最佳的,超过这个值会影响传输速率,具体是多少我忘了,大家有机会看到告诉我一下。 为什么这里要在199时候重置?其实只要小于200就行,数组存够200个就置零,防止数组越界。所以她这个操作会导致如果传输201个字符时候,先存下200个字符,200个之后数组下标置零重新存数,导致覆盖之前的数据,因为Tag置零,所以数据长度也会被置零,因此实际上发送201个数据接受了201个,但是只保存了1个,因此在上位机的输出窗口只有1个。 、 如下是一串超过200个字符的数据,串口显示情况 3.最后看看发送相关的 发送相关代码主要在主函数里面实现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led.h” #include “pwm.h” #include “usart.h” #include “timer.h” extern u32 timeSecond; int main(void) { delay_init(); ledInit(); uart_init(115200); TIM3_Int_Init(7999,8999); u16 t; u16 len; extern u16 Tag; while(1) { if(USART_RX_STA==2) { // len=USART_RX_STA&0x3fff;//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len=Tag;//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printf(“您发送的消息为:rn”); for(t=0; t《len; t++) {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向串口1发送数据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 { //等待发送结束 } }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置零,否则任务一直在接收数据,从而一直输出上次接收的数据 Tag=0; //数据长度清零,否则会拼接上次的 printf(“rn”); } } } 在上面接收时候的串口中断里面,如果判断收到回车换行把USART_RX_STA置为2,在while里面判断USART_RX_STA为2就说明接收已经结束了然后开始发送,这样的操作我认为是半双工操作,如果开两个中断,即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应该就是全双工,需要修改的代码较多,关于全双工这里就不再探究了。 如上,先把Tag的值给len,实际上不用给len,直接比较也没问题,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先使用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把一个数据通过串口1传送出去。 传输过程中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所以在这个时候while一直等待,让数据继续传输,等到数据传输完成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开始下一个字符传输,直到字符长度传输完成 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再把USART_RX_STA置为0,实际上只要不是置为2和1,其他数都可以,这个在中断里面判断时候用。 同时把Tag置为0,让数组下标移到0,否则,下次接收数据会从当前位置继续累积,这个可以用作追加数据,比如在写文件时候,追加个覆盖两个操作(之前java写记事本时候这个追加和覆盖不是很明白,没想到这里直接从硬件底层了解到追加和覆盖的原理) 以上。 |
|
|
|
1.首先说下printf函数
如下图所示,该方法是重定义fputc函数,让他变成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发送的数据会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打印出来。 #if 1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 //标准库需要的支持函数 struct __FILE { int handle; }; FILE __stdout; //定义_sys_exit()以避免使用半主机模式 void _sys_exit(int x) { x = x; } //重定义fputc函数 int fputc(int ch, FILE *f) { while((USART1-》SR&0X40)==0) { } //循环发送,直到发送完毕 USART1-》DR = (u8) ch; return ch; } #endif 重定义stdio,这样写的原因猜测是让stm32可以使用printf函数来代替文件流输出数据,正常情况下c语言的printf是打印数据流在屏幕上,而keil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放在stm32芯片中,如果没有屏幕肯定是无法打印出来的(下次到lcd再仔细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个啥(ಥ_ಥ)) 总之,没有这几行代码,没法收到下位机发过来的数据 好像还有微库啥的,我现在也不清楚 stdio被用于这里 关于半主机模式,好像去掉这两个没有任何影响,可能是目前我没有使用屏幕什么的原因吧(后面再看看这到底是是个什么鬼) 让fputc重定义,同时printf重定义,使用串口1发送数据。在这里我猜测printf使用了fputc的实现,所以只要重定义fputc就可以顺便重定义printf。 具体打印过程:因为这个是把串口收到的数据重新发到上位机,然后打印出来。 所以先让接收到的字符放到输出流,然后输出流通过串口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再把输出流的数据放在文本域中,他的接收窗口就是一个文本域,正好我用java写过一个类似的,这东西就是QQ聊天界面的原型(个人猜测,如有错误请指正) 输出流中的字符以EOF结尾。 其实接收到的输入流的数据也是以EOF结尾的,所以如果你自己换行然后发两行数据他只会读取第一行的数据。 上个版本结束时候要发送回车换行rn,最近更新的xcom点击发送之后会自动拼接回车换行符,从发送数据可以看出来,下图我输出的是4个字符,而界面下面显示的是6个,说明直接点发送给自动拼接了回车换行符。 2.再看看接收相关的 开启USART1代码就不用说了吧,APB2,PA9、PA10啥的,正点原子的开发指南里面有 还是贴一下代码吧,注释也都很详细了,以下是USART1也就是串口1的初始化配置,入口参数是波特率,我现在一般用到的都是115200 关于波特率,就是按多少频率,实际上是规定通信双方多长时间接收或者发送一个数据,这个和数据位或者数据与计算机底层的运算有关,原子哥在教程里面通俗易懂的讲了一点,具体讲的啥我忘了,后期有机会我会做一个 字节在计算机底层是怎么存储或传输相关的文章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使能USART1,GPIOA时钟 //USART1_TX GPIO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9 //USART1_RX GPIOA.10初始化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10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抢占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子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指定的参数初始化NVIC寄存器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bound;//串口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无硬件数据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口1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串口接受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1 } 数据的接收主要是靠中断来实现 该中断的逻辑就是,接收数据,存到数组,判断回车换行符,有的话就停止往数组里面保存。 存完的数据会在主函数里面被发到上位机。 u32 Tag=0;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u8 Res;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 Res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0x8000是1000 0000 0000 0000 //0x4000是100 0000 0000 0000 //0x0a是1010 //0x0d是1101 // if((USART_RX_STA&0x8000)==0)//接收未完成 if(USART_RX_STA!=2)//下位机发送结束,开始接收数据 { // if(USART_RX_STA&0x4000) if(USART_RX_STA==1) { if(Res==0x0a) //换行符 n USART_RX_STA=2;//接收错误,重新开始 // else // { // USART_RX_STA=2; //接收完成了 // } } else //还没收到0X0D { if(Res==0x0d) //回车符 r USART_RX_STA=1; else { //0X3FFF是11 1111 1111 1111 十进制表示16383 // USART_RX_BUF[USART_RX_STA&0X3FFF]=Res ; // USART_RX_STA++; USART_RX_BUF[Tag]=Res ; Tag++; // if(USART_RX_STA》(USART_REC_LEN-1)) // if(USART_RX_STA》199) // USART_RX_STA=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if(Tag》200) Tag=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 } } } } usart.h头文件 #ifndef __USART_H #define __USART_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h” #define USART_REC_LEN 200 //定义最大接收字节数 200 #define EN_USART1_RX 1 //使能(1)/禁止(0)串口1接收 extern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末字节为换行符 extern u16 USART_RX_STA; //接收状态标记 //如果想串口中断接收,请不要注释以下宏定义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endif 我改了正点原子的串口实验代码,看他写了一堆的0x8000、0x800、0x4000、0x400,开始看的时候一脸懵逼,以为这又是什么寄存器的赋值操作,结果看到USART_RX_STA是变量值为1的时候就明白了,这就是个单纯的标志。 如上我的代码,USART_RX_STA初始值为0,实际上你自己设置一个变量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里我让USART_RX_STA初值为0,如果收到r设置为1,如果收到r,判断下一个数,如果是n则USART_RX_STA置2,同时不再进入中断,同时也就不再保存数据。如果判断r之后的一个数不是n则继续接收数据。 接收数据的主要参数就是在串口中断里面,只要开了串口中断,那么只要有数据通过串口发过来就会触发中断。只要读取中断的状态就知道数据有没有发送,同时TX线传输数据,这时候USART_ReceiveData(USART1)会从串口1读取数据。 这个数据是一个位一个位来读取的,读取完成之后放在数组里面,数组大小是200,这个值随便设置。之前在做java时候看到个文章好像说一次传送多少个字节是最佳的,超过这个值会影响传输速率,具体是多少我忘了,大家有机会看到告诉我一下。 为什么这里要在199时候重置?其实只要小于200就行,数组存够200个就置零,防止数组越界。所以她这个操作会导致如果传输201个字符时候,先存下200个字符,200个之后数组下标置零重新存数,导致覆盖之前的数据,因为Tag置零,所以数据长度也会被置零,因此实际上发送201个数据接受了201个,但是只保存了1个,因此在上位机的输出窗口只有1个。 、 如下是一串超过200个字符的数据,串口显示情况 3.最后看看发送相关的 发送相关代码主要在主函数里面实现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led.h” #include “pwm.h” #include “usart.h” #include “timer.h” extern u32 timeSecond; int main(void) { delay_init(); ledInit(); uart_init(115200); TIM3_Int_Init(7999,8999); u16 t; u16 len; extern u16 Tag; while(1) { if(USART_RX_STA==2) { // len=USART_RX_STA&0x3fff;//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len=Tag;//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printf(“您发送的消息为:rn”); for(t=0; t《len; t++) {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向串口1发送数据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 { //等待发送结束 } }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置零,否则任务一直在接收数据,从而一直输出上次接收的数据 Tag=0; //数据长度清零,否则会拼接上次的 printf(“rn”); } } } 在上面接收时候的串口中断里面,如果判断收到回车换行把USART_RX_STA置为2,在while里面判断USART_RX_STA为2就说明接收已经结束了然后开始发送,这样的操作我认为是半双工操作,如果开两个中断,即可以接收也可以发送应该就是全双工,需要修改的代码较多,关于全双工这里就不再探究了。 如上,先把Tag的值给len,实际上不用给len,直接比较也没问题,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先使用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把一个数据通过串口1传送出去。 传输过程中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所以在这个时候while一直等待,让数据继续传输,等到数据传输完成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开始下一个字符传输,直到字符长度传输完成 数据传输完成之后再把USART_RX_STA置为0,实际上只要不是置为2和1,其他数都可以,这个在中断里面判断时候用。 同时把Tag置为0,让数组下标移到0,否则,下次接收数据会从当前位置继续累积,这个可以用作追加数据,比如在写文件时候,追加个覆盖两个操作(之前java写记事本时候这个追加和覆盖不是很明白,没想到这里直接从硬件底层了解到追加和覆盖的原理) 以上。 |
|
|
|
4.该程序整个代码
main.c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led.h” #include “pwm.h” #include “usart.h” #include “timer.h” extern u32 timeSecond; int main(void) { delay_init(); ledInit(); uart_init(115200); TIM3_Int_Init(7999,8999); u16 t; u16 len; extern u16 Tag; while(1) { if(USART_RX_STA==2) { // len=USART_RX_STA&0x3fff;//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 len=Tag;//得到此次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printf(“您发送的消息为:rn”); for(t=0; t《Tag; t++) { USART_SendData(USART1, USART_RX_BUF[t]);//向串口1发送数据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SET) { //等待发送结束 } }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置零,否则任务一直在接收数据,从而一直输出上次接收的数据 Tag=0; //数据长度清零,否则会拼接上次的 printf(“rn”); } } } usart.h #ifndef __USART_H #define __USART_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h” #define USART_REC_LEN 200 //定义最大接收字节数 200 #define EN_USART1_RX 1 //使能(1)/禁止(0)串口1接收 extern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末字节为换行符 extern u16 USART_RX_STA; //接收状态标记 //如果想串口中断接收,请不要注释以下宏定义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endif usart.c #include “sys.h” #include “usart.h” #if 1 //#pragma import(__use_no_semihosting) //标准库需要的支持函数 struct __FILE { }; FILE __stdout; //定义_sys_exit()以避免使用半主机模式 //void _sys_exit(int x) //{ // //} //重定义fputc函数 int fputc(int ch, FILE *f) { while((USART1-》SR&0X40)==0) { } //循环发送,直到发送完毕 USART1-》DR = (u8) ch; return ch; } #endif #if EN_USART1_RX //如果使能了接收 值为1,宏定义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注意,读取USARTx-》SR能避免莫名其妙的错误 u8 USART_RX_BUF[USART_REC_LEN]; //接收缓冲,最大USART_REC_LEN个字节。 //接收状态 //bit15, 接收完成标志 //bit14, 接收到0x0d //bit13~0, 接收到的有效字节数目 u16 USART_RX_STA=0; //接收状态标记 void uart_init(u32 bound) { //GPIO端口设置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使能USART1,GPIOA时钟 //USART1_TX GPIO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9 //USART1_RX GPIOA.10初始化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初始化GPIOA.10 //Usart1 NVIC 配置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设置NVIC中断分组2:2位抢占优先级,2位响应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3 ;//抢占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3; //子优先级3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指定的参数初始化NVIC寄存器 //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bound;//串口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无硬件数据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收发模式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初始化串口1 USART_ITConfig(USART1, USART_IT_RXNE, ENABLE);//开启串口接受中断 USART_Cmd(USART1, ENABLE); //使能串口1 } u32 Tag=0;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串口1中断服务程序 { u8 Res;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 Res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0x8000是1000 0000 0000 0000 //0x4000是100 0000 0000 0000 //0x0a是1010 //0x0d是1101 // if((USART_RX_STA&0x8000)==0)//接收未完成 if(USART_RX_STA!=2)//下位机发送结束,开始接收数据 { // if(USART_RX_STA&0x4000) if(USART_RX_STA==1) { if(Res==0x0a) //换行符 n USART_RX_STA=2;//接收错误,重新开始 // else // { // USART_RX_STA=2; //接收完成了 // } } else //还没收到0X0D { if(Res==0x0d) //回车符 r USART_RX_STA=1; else { //0X3FFF是11 1111 1111 1111 十进制表示16383 // USART_RX_BUF[USART_RX_STA&0X3FFF]=Res ; // USART_RX_STA++; USART_RX_BUF[Tag]=Res ; Tag++; // if(USART_RX_STA》(USART_REC_LEN-1)) // if(USART_RX_STA》199) // USART_RX_STA=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if(Tag》200) Tag=0;//接收数据错误,重新开始接收。.. } } } } } #endif 时间原因,sys相关代码不再贴上,usart代码应该是需要sys.c代码的。 sys.c代码在正点原子例程里面有,或者下次有时间再写一篇关于sys.c的文章。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调试STM32H750的FMC总线读写PSRAM遇到的问题求解?
1752 浏览 1 评论
X-NUCLEO-IHM08M1板文档中输出电流为15Arms,15Arms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1611 浏览 1 评论
1052 浏览 2 评论
STM32F030F4 HSI时钟温度测试过不去是怎么回事?
721 浏览 2 评论
ST25R3916能否对ISO15693的标签芯片进行分区域写密码?
1666 浏览 2 评论
1926浏览 9评论
STM32仿真器是选择ST-LINK还是选择J-LINK?各有什么优势啊?
711浏览 4评论
STM32F0_TIM2输出pwm2后OLED变暗或者系统重启是怎么回事?
560浏览 3评论
583浏览 3评论
stm32cubemx生成mdk-arm v4项目文件无法打开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544浏览 3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18 17:20 , Processed in 0.899331 second(s), Total 55, Slave 48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