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
|
相关推荐
3个回答
|
|
理解供电厂与用电设备模型
供电厂提供的为交流电,也就是说,供电厂提供的能量是呈现出正弦形式的波动的,而不是一直持续不变的功率。 电厂到用电设备之间的传输线是有电阻的,这些电阻会消耗能量。 用电设备有电阻性的,也有电容和电感性的。 各种负载类型的设备的等效电路 各种负载的情况 ●下图示出了 4 种类型负载的消耗能量的情况 详细分析各种负载的情况(电阻 V.S. 感容) ●由前面的图可以看到,消耗的功率=U*I,电阻消耗的总是正功,而电容和电感却不是,一会正功,一会负功,也就是说,电感和电容一会从供电厂吸取能量,一会向供电厂提供能量。 ★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电感和电容属于储能设备,本身不消耗能量。 ●在这个储能放能的过程中,能量都被消耗在了供电线上了,用电设备由于没有消耗能量,供电厂不能收取电费,但供电厂依然需要架设对应的供电设备,并且不停的提供能量。 详细分析各种负载的情况(二极管的情况) ●二极管形成的整流电路,加上电容,用来产生直流输出,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结构,只有在 AC 电压比电容电压高时,二极管才能导通,此时才有电流,为了提供整个周期的功率,在此范围内必须有很大的电流,也就是说,AC 源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提供够用很长一端时间的能量给设备。 ★由于供电厂只能产生正弦形式的功率输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供电厂必须建设远超出正常消耗的供电设备,以维持用电设备的用电。 理解 PF 和 THD 功率因数(PF) ●为了描述这种电容电感导致的,电流和电压不同步的情况,引入功率因数的定义。 ●用电流和电压的相位角之差的余弦值作为功率因数。 ★PF 大还是小比较好? |
|
|
|
总谐波失真(THD)
●非正弦的周期波形能够拆分成傅里叶级数,这样就得到了该周期波形的基波和各次谐波。 ●用总谐波失真来表示各次谐波的大小,在供电领域,谐波的大小特指电流的大小。 ★THD 大还是小比较好。 谐波失真的危害 供电厂产生的电流波形是基波的正弦,而其他高次谐波的波形是供电厂无法产生的,因此供电厂必须使出额外的力气来产生所有的高次谐波,因此 THD 实际上描述了供电厂必须具备的额外供电能力,或者说做的无效功。 谐波失真的其他危害还表现在产生了一些高频的信号,这些信号会干扰其他设备,这个干扰可以通过线路传导,也可以通过辐射传播,线路传导称为 RFI,辐射传播称为 EMI。 总谐波失真的具体计算 ●谐波失真描述的是一堆正弦信号,或者说交流信号,交流信号讲究的是有效值,因此必须使用方和根来计算,其公式如下: ★第一步,求出每一个高次谐波和基波的比值; ★第二步,比值求和,理论上 H 可以取到无穷大,但实际应用中,H 不会取很大,一般几十就足够精确了; ★第三步,开方。 谐波失真的图形表示 ●总谐波失真代表了供电能力的浪费,而高次谐波的幅度则代表了电磁干扰的强度,因此通常还会使用图标来表示谐波失真,这样可以比较形象的看出谐波失真的电磁干扰危害程度。 偶次谐波和奇次谐波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电流谐波失真图上,偶次谐波的分量几乎为 0。 ●这个不是偶然,在电力领域,谈到谐波失真,都不需要考虑偶次谐波,只考虑奇次谐波,因为偶次谐波分量可以忽略。 ●偶次谐波分量为 0 的原因在于电流波形总是呈现正负对称的形式,这种对称波形称为奇谐波形,其偶次分量为 0,其分析如下: 考虑 THD 后的 PF ●真实应用中,设备往往同时包含电容 / 电感和有源器件,因此电流波形既表现出和电压正弦的相位差,又表现出非正弦特性,如下图,此时,功率因素的定义为: |
|
|
|
现在可以看到,对用电设备的友好性可以用 PF 来衡量,很多时候 PF 和 THD 是存在关系的,THD 越大,PF 越低,但 THD 小不意味着 PF 高,还要考虑电流相位的影响。
●THD 既要小,同时还要在高频处的谐波分量尽量的小,以减少干扰。 PPFC 原理及实现思路 功率因数校正(PFC)的基本思路 ●PF 低的原因有 2 个,电容或电感引起的电流相位偏移,有源器件引起的波形失真。 ●提高 PF 的电路称为 PFC 电路,PFC 的思路也是分为 2 个: ★增加补偿电路,比如负载为电容,就在供电线路上加入电感,这种方法称为无源 PFC,常用于只有相位偏移的场合; ★对于开关电源来说,主要的问题是波形失真,因此不能采用无源 PFC,只能采用其他方法,这些方法统称为有源 PFC。 -- 有源 PFC 也分 2 种,一种是 PPFC(被动式 PFC),另一种是 APFC(主动式 PFC)。 -- 有时候,将无源 PFC 也归为被动式,这样 PFC 分 P 和 A 两类,P 又包括无源和有源两种。 PPFC 电路 ●使用一种称为逐流电路的结构可以提高开关电源的 PF 值。 ★注意逐流电路的连接,当 VDC 比 2 个电容电压加起来还高时,逐流电路充电,当 VDC 比 2 个电容电压并联的电压低时,逐流电路放电,当 VDC 介于两者之间时,逐流电路既不放电也不充电。 ★两个电容完全相同,因此电容的电压总是会自动保持相等。 逐流电路提高 PF 值的方法 ●假如没有逐流电路,当 VAC《VDC 时,二极管就会截止,只有 VAC》VDC 时,二极管才导通,加上逐流电路后,当 VAC 小于两个电容电压之和时,二极管依然导通,直到 VAC 小于电容电压,这无形中延长了二极管导通的时间。 ★假设 VAC 为 220V,VDC 稳定在 200V,那么无逐流电路时,只有 VAC》200V,二极管才导通,有逐流电路时,VAC》100V,二极管就导通。 逐流电路的叠加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逐流电路是通过二极管环向,使得电容是串联充电,并联放电,串联时数量为 2,因此充放电区间的电压落差为 2 倍。 ●如果希望提高逐流电路的 PFC 效果,可以将电压落差加大,增加到 3,甚至 4。 APFC 原理及实现思路 APFC 的原理 ●开关电源的波形失真的罪魁祸首是整流桥后面的电容,使用逐流电路后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不能根除,而主动式 PFC 能够根除这个问题。 ●主动式 PFC 的方法是直接将整流桥后面的电容直接去掉,让输入电流持续。 ★光让电流持续还不够,还必须让整流桥后面的部分看起来像一个电阻,使得电流是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为开关电源在整流桥后面是一个电感负载,电感的电流电压关系为: ★所以开关电源需要控制 t,来使得ʃvdt 和 V 成正比。 APFC 的形式 ●开关电源是通过开关切换来间歇式的将能量传递过去,因此不可能使瞬时电流呈现出一个连续平滑的正弦波形,只能使平均电流波形呈现出正弦波形。 ★一共有 3 种形式的电流波形,对应 3 种模式 CCM,BCM(CRM),DCM。 电流平滑 ●开关电源只能制造锯齿形的电流,而 PFC 要求较平滑的电流,否则电流 THD 会很大,因此,需要在输入端加一个电流低通滤波电路。 ★电流滤波使用电感和电容,电感对电流进行平滑,而电容储存能量,应付 PFC 过程中的电流突变。 3 种模式的对比 ●这三种模式,其本质上的区分是流过电感的电流。 ★CCM,电感电流是连续的; ★BCM,电感电流不连续,但不会持续为 0; ★DCM,电感电流有持续为 0 的时候。 ●从电源功率来说:CCM 》 BCM 》 DCM。 ★理论上来说,高功率的也可以用于低功率,但 CCM 的控制环路存在巨大缺陷,无法做到高切换频率,因此在小功率段通常是不使用 CCM 的。 BCM 的实现方法 ●要让 BCM 的平均电流为正弦,需要两个条件: ★流过电感的电流的峰值包络为正弦; ★输入平均电流和电感峰值成比例。 ●对于第二个条件,除了 boost 外,其他拓扑都做不到,如下图所示: ★Boost 拓扑在整个周期内都有输入电流,平均电流正好是包络电流的 1/2,而对于其他拓扑,只有在 TON 时间内,输入电流才有,Toff 时间内输入电流为 0,这样就导致平均电流和峰值电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 Boost 实现 BCM 的方法 ●电路需要得到 2 个时间点,当前周期的 TON 结束和当前周期的 TOFF 结束的时刻。 ★当前周期的 TON 结束由电流峰值比较器来检测,而 TOFF 的结束由过零比较器来检测。 导通时间的问题 ●仔细观察 BCM,可以看到导通时间貌似是恒定的,这个不是故意画得一样,而是有原因的。 ●电感上的电流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这个公式可以看到,电感上的电流直线上升,上升斜率取决于输入电压,而上升的终点同样取决于输入电压,这样就导致导通时间最终和输入电压无关了。 PFC 方法的改进 - 固定导通时间 ●又前面的分析可知,Boost 实现 PFC 后,导通时间变成恒定了,那么反过来,一上来就将导通时间设成恒定,是不是也能实现 PFC,答案是肯定的。 ★改进后,就成了主动固定导通时间,因而省掉了峰值电流比较电路。 ★固定导通时间是目前非常主流的 PFC 技术,适合用数字控制,计数器产生固定宽度的正脉冲,每次过零比较器检测到退磁点,便产生一个正脉冲。 PFC 电源调整输出电压的方法 ●很多电源都有稳压的需求,所谓稳压实际上就是调整电源传递的能量,对于固定导通时间来说,调整峰值电流的包络线就可以调整平均电流,也就调整了输入功率,进而调整了输出电压。 ★因为输入电压为 AC,总是不变的,因此电感上电流斜率是不变的,缩放包络线后,相当于改变了峰值电流比较器的阈值,电感上的电流三角波会变化,包络线越矮,平均电流越小,输出功率越低,TON 时间越短,开关的切换频率越高。 输出稳压的方法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要调整输出电压,只需要调整 TON 即可,因此将输出电压反馈回来,调整 TON 即可。 BCM 的问题和解决 ●BCM 的特点是输出功率越低,切换频率越高,如果电源本身需要在较大的输出功率内切换,比如调光,需要在 1%-100%之内切换,开关管的切换频率也需要接近 100 倍的变化范围。 ★这么大的变化范围是无法实现的,无论是 MOS 还是电感,都不可能在这么大的切换频率内始终保持最优工作状态。 ●解决方法是在每个周期插入死区等待时间,使 BCM 变成 DCM 模式。 加入死区等待的 DCM ●如果需要降低输入电流,可以不调整 TON ,但是在每个切换周期后面增加等待时间,输入电流降低越多,等待时间越长,在 TON 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电流越低,频率越低。 ★如果调整范围不大的话,加入死区等待就足够了,如果调整范围大的话,可以结合死区等待和包络线调整,或者以一个为主,另一个为辅,比如以包络线为主,死区等待为辅,或者使用两个技术实现更精细的调整。 -- 数字控制的方式,TON 的最小调整粒度为 1 个 TCLK ,而引入死区等待(补偿)后,最下调整粒度可以高于一个 TCLK。 结合死区等待后的稳压算法 ●同时使用调节 TON 和 TDEAD 后,控制算法会变得复杂,一种算法思路如下: ★以 TON 为主来调节输出功率,通过 TON 调节包络线的高度,TDEAD 存在完全是为了调节频率,这样就得到了 2 种方法: -- 先调 TON , TON 调不动了后再调 TDEAD ,或者先调 TDEAD,再调 TON; -- 先调 TON , TON 调不动了后再调 TDEAD ,或者先调 TDEAD,再调 TON; 对比几种算法 ●从开发难度来说,一次调一个参数肯定比一次调多个参数要简单,但一次调多个参数可以实现更丰富的算法,比如对参数进加权,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曲线效果,甚至可以做到自始至终切换频率不变。 ★注意到两个参数的曲线总是不同趋势的, TON 增加,切换频率降低,而 TDEAD 减少,切换频率升高,因此理论上可以做到切换频率不变。 死区时间的多周期均衡关系 ●在 BCM 情况下,平均电流天然就是正弦,而引入死区等待后,变成 DCM,平均电流不再能天然正弦,这个时候需要使用数字算法来均衡每个周期的 TDEAD,使平均电流依然既能保持正弦形状。 ★所谓均衡,就是指插入到各个周期内的 TDEAD 保持一定的关系。 ●均衡算法的开发思路如下: 扩展到其他拓扑 ●前面分析过,Boost 相比其他拓扑的优势在于 TON 和 TON 都有输入电流,但引入死区时间后,TDEAD 还是没有电流,此时 Boost 相比其他拓扑的优势实际上没有了,因此可以使用任何拓扑来实现 PFC。 ●假设依然使用固定导通时间,其他拓扑的 TDEAD 均衡算法开发思路如下: PFC 和恒流的冲突 ●前面都是通过调节输出电压来调整输出功率,但很多应用中是通过调节输出电流来调整输出功率的,这就给 PFC 带来了很大的一个难题。 ★稳压和稳流最大的不同,在于稳压只需要保证很长一段时间内平均输出电压恒定即可,而目前的稳流技术则需要使得每个切换周期的电流都保持恒定。 -- 为什么电压可以看一段时间平均电压,因为负载端都带有大电容,这个电容上的电压就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电压,将这个电压采样反馈到输入,就可以调节平均电压。 -- 而电流则不行,目前没有方法能让每个周期电流都变化,而平均电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因为没有办法来采样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电流。 ●PFC 要求电流为正弦状,也就是每个周期都不一样,而恒流要求电流每个周期都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解决 PFC 和恒流的冲突 ●目前没有看到有很好的方法能够简单的同时提高 PF 和恒流精度,已知的几种方法如下: ★采样 2 级方案,第一级为 Boost,实现高 PF,第二级实现恒流,这样就避开了两者的冲突,但缺点是成本高; ★采用切分周期的方法,将一个 AC 周期分成多个时间段,一些时间做 PFC,另一些时间做恒流,如下图所示,这样可以单级实现,但效果相比 2 级就要差一些了。 ●对于大功率,成本不敏感的场合来说,使用 2 级方案是很合适的,但对于成本敏感的场合,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来进行优化了。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937 浏览 1 评论
1092 浏览 1 评论
12507 浏览 0 评论
5923 浏览 3 评论
17719 浏览 6 评论
1022浏览 1评论
1013浏览 1评论
939浏览 1评论
4737浏览 1评论
1093浏览 1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2 12:51 , Processed in 1.170526 second(s), Total 54, Slave 46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