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科学事物的探索活动偏于经验性、观察性的,其所仰赖的思维习惯是以<基于事实的推理>为主;因而也不习惯于大胆假设。约在100年之前,胡适就已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创新方法。然而,许多人还是不敢大胆地提出假设,创新力仍未见大幅改善,为什么呢?
本文从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的皮尔士(C. S. Peirce)所提出的溯因逻辑推理法,阐述胡适(也是实用主义者)的<小心求证>具有非常浓厚的<小心证伪(否证)>涵意,只要我们大胆地提出<可证伪>的假设,后续的<小心证伪>活动,自然能对大胆假设产生去芜存菁的效果,不必担心大胆假设会过度扩大范围。因而,就敢于放手去做大胆的假设了。这是人类创新思考的基础,也是知识进展的动能,就如爱因斯坦所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大多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也如达尔文所说:“在科学研究中,是允许创造任何假说的,只要它说明了大量的、独立的各类事实,就上升到富有根据的学说的等级。”
人人都有创新天赋,只是<不敢于>提出大胆假设,因而阻碍了创新。当求证意谓着证伪时,就能给予假设<去芜存菁>的效果;于是,人人敢于大胆提出<可证伪>假设议题,创新就源源不绝了。最后,本文拿麦肯锡公司的MECE原则为例,来说明如何设计<可证伪>的假设议题,然后执行议题的证伪(否证)过程。
五、<可证伪的>假设议题
胡适提倡怀疑精神和评判的态度,可追溯到实用主义的源头。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进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俱乐部的主持人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C. S. Peirce),他提到:“在一个假设的起始与探索,也许你对它怀有疑问或是怀有几分的信心,都是一项推理的步骤,我打算称之为<溯因推理(Abduction)>。这将包含了你对一项特定假设怀有偏爱,虽然这个假设与其它假设一样能解释事实,只要这项偏爱不是基于该假设为真的先验知识,也不是基于任一假设检验所得的知识,都是可以的。”皮尔士除了提出溯因推理法之外,对于假设的证伪,它提出一个有效的迭代(Iteration)方法,他说:“将一个假定分解为较小的逻辑组成部分(议题),每次检验其中一个,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以检验,直到一个或其中一个解释具有不容质疑的根据为止”。如下图:
麦肯锡专家基于MECE原则而提出<可证伪>的假设性方案,称为假设基调(Initial Hypothesis)。这项假设成为麦肯锡专家分析、探索问题根源的北极星。随着探索行动的逐步推进(在北极星的引导下),逐渐获得事实资料的回馈(与证伪),依据回馈而逐步修正假设基调,也随之调整探索途径(去芜存菁了)。依序循环下去,假设基调也就逐渐修正成为完全基于事实(Based on Facts)、具有高度说服力和可实现性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