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可控硅的东西,但是一上电的话可控硅和G极的连的电阻和芯片就会一起烧掉,我的负载是螺旋型的加热器,有人说是没有接阻容吸收电路的问题,但是上网查了一下电阻电容的选取,网上选多少的都有,能不能帮忙讲解一下。参数的选择,分析一下烧的原因。(现在烧的我都不敢上电了,身边也没什么人问!)
|
|
相关推荐
6个回答
|
|
可能是电路中产生过电压或可控硅没有触发成功,可以尝试换耐压值大点、功率大点的电阻。
|
|
|
|
电阻换过了也是会烧掉的
|
|
|
|
100欧串上0.1uF,并联在可控硅两端
|
|
|
|
支持一下
|
|
|
|
一、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 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 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 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 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 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 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 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 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二、整流晶闸管(可控硅)阻容吸收元件的选择 1.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的晶闸管(可控硅)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0=1.25-2.5mF 选用2.5mF,1kv 的电容器 2.电阻的选择: R=((2-4) ×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阻容吸收回路在实际应用中,RC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 小功率负载通常取2毫秒左右,R=220欧姆1W,C=0.01微法400~630V。 大功率负载通常取10毫秒,R=10欧姆10W,C=1微法630~1000V。 R的选取:小功率选金属膜或RX21线绕或水泥电阻;大功率选RX21 线绕或水泥电阻。 C的选取:CBB系列相应耐压的无极性电容器。 看保护对象来区分:接触器线圈的阻尼吸收和小于10A电流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小功 率范畴;接触器触点和大于10A以上的可控硅的阻尼吸收列入大功率范畴。 或者参考一下以下文章: |
|
|
|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702 浏览 0 评论
1111 浏览 1 评论
2476 浏览 5 评论
2810 浏览 9 评论
移植了freeRTOS到STMf103之后显示没有定义的原因?
2654 浏览 6 评论
使用eim外接fpga可是端口一点反应都没有有没有大哥指点一下啊
656浏览 9评论
651浏览 7评论
请教大神怎样去解决iMX6Q在linux3.0.35内核上做AP失败的问题呢
785浏览 6评论
632浏览 5评论
672浏览 5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1-24 11:11 , Processed in 1.171906 second(s), Total 90, Slave 70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