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工具链”是英文“toolchain”的翻译,它指辅助开发者完成程序开发、调试、性能分析调优等开发优化行为的一系列工具集合。它一般包含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调试器、模拟器等基础工具,集成开发环境作为一种图形化的综合开发工具也可以被纳入其中。由于指令集和用户编程模型不同,因此每个架构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独有的工具链。
二、工具链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几乎没有工具链,科学家通过在程序卡片上打孔来表示不同指令的编码,计算机读取程序卡片的打孔信息执行指令流。随着制造工艺和计算机的发展,现代计算机的指令码存储于ROM、RAM、Flash 等介质中,把指令码下载到指定的存储空间需要经过复杂的控制流程,因此必须需要借助于程序下载器才能完成下载。
为了提升程序开发效率,涌现了众多的高级开发语言。目前99%以上的开发者都使用高级语言完成业务的开发,然后使用编译器把高级语言翻译成目标机器指令下载到机器中执行。因此编译器成了工具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件。
对于现代计算机系统,一套稳定、完整的开发工具链是一个架构的基础,所有软件的运行都依赖工具链;没有工具链,CPU 和硬件无法使用,开发者寸步难行。工具链的关键指标可分为高效性和易用性两个方面。高效性又包括编译高效性、调试高效性、性能分析高效性等,其中编译的高效性尤为重要。
通过上文介绍,编译器是用于把高级语言翻译成目标机器指令的软件;一段高级语言会被翻译成若干条机器指令,编译器在保证功能正确的前提下,翻译出的机器指令数量和质量也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程序运行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程序占用空间,即影响了处理器的性能和代码密度表现。
因此,处理器性能是硬件+工具链的综合能力体现,单比较硬件频率指标没有实际意义。调试高效性直接影响了开发者分析解决问题效率,也是决定了处理器能否开发者接受、是否可以被广泛应用。
三、RISC-V 工具链的现状
既然工具链这么重要,那么RISC-V 的工具链现状如何,能否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由于RISC-V 的开放特性,加上基金会对软件生态的持续运作,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投入到工具链的补充和完善工作上。目前从编译工具(GCC+LLVM)、调试工具到集成开发环境,在基本功能上都已经支持,但在高效性和易用性上仍需要继续加强和提升。如编译得到的程序代码大小相对ARM 仍然存在不少差距;缺少性能调优工具;缺少图形化实时操作系统调试工具;开源的集成开发环境只支持简单的调试插件等,这些方面都需要工具链开发者不断地进行完善,并通过应用场景的验证和打磨。
四、剑池系列工具链
剑池系列工具链以开源工具链为基础,根据应用场景和玄铁处理器微架构高度优化的开发工具集合(见下图)。配合玄铁Turbo 指令集,在XT906 上相对开源版本平均有13%的性能提升,在XT910 上平均有20%的性能提升。开发了基于指令Trace 的性能分析工具,配合集成开发环境的图形化界面,为开发者提供快速性能profiling 和优化的能力。
另外,开发了两套集成开发环境,分别面向MCU 应用开发和通用应用开发,降低现有工程迁移到RISC-V 架构芯片上的难度。工具链是一个体系架构的重要且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它是基础软件的基础。RISC-V工具链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功能上已经日渐完善;相信接下来的几年里,经过开源社区开发者和商业公司的共同努力,在编译调试高效性和易用性方面会有明显的提升,RISC-V 的芯片也会被更多的开发者接受,被应用到各种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