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一、制冷剂的发展历程 在民用空调、工业制冷中,制冷剂作为制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工质,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历史上看,制冷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 (一)第一阶段:1830—1930 早期的制冷剂,以能用即可为选择标准。 1824年,Richard Trevithick首先提出了空气制冷循环设想,但也未建成此装置。1834年,Jacob Perkins则第一次开发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并获得了专利。在他所设计的蒸气压缩制冷设备中使用二乙醚(乙基醚)作为制冷剂。随着Jacob Perkins所发明的蒸气压缩式制冷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一些实际的制冷剂。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Perkins开发的第一台制冷机,使用的制冷剂是作为工业溶剂的橡胶馏化物。他之所以选用这种流体,主要是由于当时能较易获得。由此可见,从早期开始,“易获得性”始终成为制冷剂筛选的一条重要准则。 (图片来源:网络) (二)第二阶段:1930—1990 第二阶段的制冷剂,以安全与耐久性为选择标准。 1930年,Medgley发表的第一份关于氟化制冷剂的文献中,说明了如何根据所要求的沸点,将碳氢化合物氟化或氯化,并说明了化合物成分将如何影响可燃性和毒性。CFC-12(R-12)的商业化开始于1931年。随后,1932年CFC-11(R-11)也被商业化。于是,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一些CFCs和HCFCs陆续得到了开发,逐渐替代了已使用100年之久的那些早期制冷剂(除NH^3^外),而成为二十世纪制冷剂的主要潮流,在制冷空调和热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第三阶段:1990—2010 第三阶段的制冷剂,以臭氧层保护为选择标准。 《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要求和规定了CFCs和HCFCs制冷剂的淘汰进程。CFCs和HCFCs制冷剂的替代成为近十多年来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国际上,为了应对环保要求的挑战,在寻找、开发替代制冷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下列两种基本思路和两种替代路线,即: 1.仍以元素周期表中的“F”元素为中心,在剔除了Cl和Br元素后,开发了以F、H、C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HFCs制冷剂,如HFC-134a、HFC-32、HFC-152a、HFC-143a和HFC-125等及其混合物R407C和R410A等。 2.以元素周期表中的C、H、N、O等元素组成的天然工质为对象,重新回到了早期制冷剂中的碳氢化合物HCs、CO (图片来源:网络) (四)第四阶段:2010-至今 第四阶段的制冷剂,以全球变暖效应为选择标准。主要以GWP 和ODP(臭氧消耗潜势)为主要指标来衡量新型制冷剂的性能指标。同时,应在低GWP、低ODP的标准下,提高制冷效率,或者说为了解决低GWP所做的变动应当同时提高制冷效率而不是反过来使净GHG(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二、制冷剂的发展趋势 200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加速淘汰HCFCs的调整方案。其中规定发达国家2010年HCFCs的使用量减少75%,2015年减少90%,2020-2030年只保留0.5%用于维修;对于发展中国家,HCFCs的用量以2009年和2010的平均水平为基准,2015年减少15%,2020年减少35%,2025年减少67.5%,2030-2040年,只留2.5%用于平时的维修使用。 目前,一些国际上制冷剂研究前沿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是一些代表性的高性能环保制冷剂和制冷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 1.HFO-1234yf制冷剂 HFO-1234yf制冷剂是由美国霍尼维尔和杜邦两大国际化学公司联手研发的。根据报告,R1234yf的热物理性质与R134a近似,其制冷量以及COP等性能参数与R134a的系统很相近。在实际汽车空调系统中,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汽车空调行业也进行了测试,原R134a热泵空调系统可以不用改动就可直接用此新型制冷剂进行替代,被认为是潜在的更优越于R134a的替代物。以下,是这两种制冷剂的热力性质比较: (图片来源:网络) 2.二甲醚(DME)制冷剂 二甲醚(Dimethyl Ether,简称DME),其分子式为CH 3.CO 从近10年替代物的发展看,无论从理论上或从实践上,很难找到一种不影响环境的完全理想的替代物,高效、安全且价格不贵。因此,许多专家提出,第四代制冷剂退回自然工质是必然的趋势。在常用的自然工质中,CO 4.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常规压缩制冷装置中通常含有氯、氟、烃类等对大气有害的物质,而采用溴化锂作为吸收制冷的工质,其对环境是无污染的同时,吸收制冷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热源作为驱动力,具有非常经济的特点,因此,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是最适合利用太阳能的制冷系统。 (本文章内容参考:来源于网络) |
|
相关推荐 |
|
你正在撰写讨论
如果你是对讨论或其他讨论精选点评或询问,请使用“评论”功能。
179 浏览 0 评论
VirtualLab Fusion应用:相干时间和相干长度计算器
468 浏览 0 评论
690 浏览 0 评论
OptiSystem与OptiBPM的联合使用:MMI耦合器性能评估
834 浏览 0 评论
637 浏览 0 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31 02:31 , Processed in 0.450142 second(s), Total 38, Slave 31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