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作者:特权同学
今天确实到天马微电子溜达了一趟,最近接二连三的事件正好在脑子里如同电影镜头般回放,姑且也让咱的思想“天马行空”一会吧…… 圣经的智慧 很意外,应该说是喜出望外。早会老板一上来就说我们先学习一段圣经吧,然后连读带介绍的把下面一段经文和大家做了一些分享。 18:13 第二天,摩西坐着审判百姓,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摩西旁边。 18:14 摩西的岳父看见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就说,你这向百姓作的是甚么事?你为甚么独自坐着,众百姓从早到晚都站在你旁边? 18:15 摩西对他岳父说,这是因百姓到我这里来求问神。 18:16 他们有争执的时候,案件到我这里来,我便在两造之间施行审判;我又叫他们知道神的律例和法度。 18:17 摩西的岳父说,你这作的不好。 18:18 你和这些百姓必都疲惫;因为这事太重,你独自一人办理不了。 18:19 现在你要听我的话;我为你出个主意,愿神与你同在。你要在神面前代表百姓,将案件带到神那里; 18:20 又要将律例和法度教导他们,指示他们当行的路,当作的事。 18:21 你也要从众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可信、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管理百姓, 18:22 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带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担这担子。 18:23 你若这样行,神也这样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这百姓也都可以平平安安的归回他们的地方。 18:24 于是,摩西听从他岳父的话,按着他所说的而行。 18:25 摩西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有才能的人,立他们为百姓的首领,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摩西岳父提议的这件事,我本人对这段经文不陌生。也确实有一些感觉,也许每个人的看法和感悟都不一样。单从工作的角度去理解,抛开对人的管理来说,做事的时候其实也很是需要这种方法的。最近我也非常喜欢用脑图来理思路和做计划,有一点头脑风暴的味道,但是“风暴”终归是要有次有序才好。把每天每周每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要做的事罗列出来,做一些分类,最好能够有层次感,把握好孰轻孰重,然后有效率的去执行。 设计不是工程师的全部 由于公司的一些重要人事变迁,最近我在做的事,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一个纯粹工程师所该做的。但,仔细想想,其实这些事也都应该算到一个优秀工程师分内工作中。因为,设计不是工程师的全部,否则,我们就应改称工程师为设计师了。 元器件和供应商,成本和售价,需求和客户,甚至生产和流水……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一样都不能少。因为当你熟悉了这一切,才越有可能在竞争惨烈的市场中多分一杯羹。 世界很大又很小 人其实很渺小,套用我们老板最近老在说的话。宇宙很大,无穷大,人很小,相比宇宙就是无穷小。用四维的观点看更是如此,就拿第四维时间来看,人类六千年的历史,100年年前你不在,70年后基本也不在,只不过今天偶尔在,相比无始无终的造物主,我们的存在基本也是忽略不计了。所以,奉劝各位不要太狂妄,不要太自以为是,学习谦卑,人是有限的。 话扯得有些远了,其实只是想说一个非常巧合的事居然发生在我身边,应该说我们身边的有些人有些事发生的简直太微妙了。大概是去年初某天,偶尔上上QQ看到一个无锡的网友(当时正好有份无锡的offer,想打探一下消息),误以为是之前和自己在成都参加培训的一个后来去无锡工作的同学,打了招呼,发现认错人了,原来是一位买了咱的学习板的网友,互相寒暄了几句,算是认识了。说是认识,只能说是路过,以后再也没有说过话(只能怪咱基本不上QQ)。前两周一晚上和同事互加QQ后,准备试试话筒聊几句,估计当时有点晕,加完了人都不确定是哪个。看到一个上海IP的家伙就点开话筒,结果那边接了,一问找错人了,但是那边其实是那个原来在无锡的网友,居然还记得我。随便问了一下,他现在跑上海来了,巧的是他在华为。一听是华为,离咱不远,再一打听,也在曹路,更夸张的事咱俩居然住在一个小区。两个人都很吃惊,昨晚见了一面,好好聊了一晚上。怎么说,那句话,世界很大又很小。 在哪儿都一样 先接着上面说,我个人其实蛮向往在华为那种有竞争力的地方参与一些大项目。所以和小王也多聊了一些工作上的事,其实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大公司里做大项目工作分得很细,有时候甚至是处于流程中某个环节里的engineer只能看到自己负责的那一小部分,往上或者往下顶多也只是看到一点点,多少是被局限在琐碎的事上了。小公司看得多一些,但是没办法规范,长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可能被限制住。 再说前几天缺氧忽然冒出来告诉我他定居广州了,在骏龙干上了,心想“好小子”。然后今天正好要联系下上海骏龙的一个FAE,之前帮过我不少忙,结果接通电话那边蛮不好意思的告知已经“另有新欢”了,跑去干工控机了,没办法,寒暄几句只得 ByeBye。于是就很有一些无奈的感受,再想想之前自己的一个客户拿了我们的定制产品做二次开发,那位见过面的蔡工一不小心在网络上“认识”了我,还买书支持了一下,今年初再打听他们的项目进展时得知蔡工离职了。又想起咱还“年轻”时在研究所里见到一位自称在Xilinx做过FAE还送了咱前辈一本他参与编写的书,当时觉得真牛得不行了,可惜他改行来卖存储器了。 曾经觉得骏龙那位张工也是牛得不行,希望将来有些深交,可惜改行了;Xilinx搞时序的FAE,咱还发了一封石沉大海的时序问题待解答,这位改行卖存储器的爷估计也是不惜理我了……想说什么,中国工程师的悲哀!只希望我和缺氧“们”能够坚持下去,不敢说“不为三斗米折腰”,但也要持守着年少时的梦想,让我们的热爱伴随我们的职业生涯。 团队工作量倍增 只能说,在某些时候,这句话是成立的。Brooks的《The Design of Design》读了50来页,真后悔买了中文版的,读来一点问道没有。到50来页的时候,才感受到作者的功力: 学习与教授的成本 1个人的工作量 = l + d N个人的工作量 = l*n + d 来源:电子工程网 |
|
相关推荐
|
|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1-22 16:33 , Processed in 0.472625 second(s), Total 43, Slave 34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