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作者:李逾辉,吕征宇
0引言 在电力电子装置中,经常需要在两个不同的模块之间传送模拟信号,并且要保证安全可靠地传送。通常两个不同模块之间的电位可以相差几百伏乃至几千伏,比如电机控制中的隔离电枢电流和电压传感器,电动机地与控制系统地的隔离等。特别在一些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力电子装置中,需要传送代表输出特性的参考信号,而运行于高频开关状态的功率电路与控制电路往往不在同一电路板上,为了防止强电磁干扰串到微机系统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并降低EMI和工频干扰,在信号传送的时候需要严格隔离。在工业过程控制与测量系统中更是普遍需要用到模拟量隔离传输技术,如热电偶、压力电桥、应变计、传感器的数据隔离放大均是例子。因此,研究精确可靠的传输方案对于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控精密高频开关逆变电源系统为例,研究了电力电子装置中模拟信号的精确隔离传输的方法。 |
|
相关推荐
4个回答
|
|
1隔离传输方法及其比较
实现电气上隔离的方法从耦合方式来看,可以分为磁耦合隔离方法、光电耦合隔离方法、电容耦合隔离方法等。 磁耦合隔离方法是最常用的耦合隔离方法。图1所示的是AD公司生产的隔离放大器AD20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是一个典型的变压器耦合二端隔离放大器,采用了调幅与解调技术将直流或交流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到输出级,输入级内置一个独立的运放作为信号预处理,可进行缓冲、滤波等功能。输出级是对信号进行解调,滤波与放大。内置的DC/DC变换器可以提供电源给输入侧的运放、调制器或其他电路。 图1AD202内部结构图 另外,还有三点隔离的变压器耦合隔离放大器,如BB公司的3656,可以实现输入级和输出级隔离,而且供电电源与放大器隔离,真正实现了信号和电源完全隔离。 电容耦合隔离方法是比较先进的,采用了频率调制技术,通过对输入电压数字编码和差动电容势垒耦合,准确地隔离和传输模拟信号。图2所示的是BB公司电容耦合隔离放大器ISO122的框图,隔离放大器输入和输出之间通过2个1pF的隔离电容进行信号耦合。在调制端,输入放大器对输入电流和一个可切换的电流源之间的差值进行积分。假设VIN为0V,积分器将以单向的斜率上升直到超过比较器的阈值。内部的压控振荡器使电流源以500kHz的频率切换,输出调制的数字电平以差动形式加在势垒电容上。同时外加隔离电压呈共模形式。输出端的放大器检测出来的差动信号作为另一个电流源到积分器A2的切换控制,信号解调产生一个平均值等于VIN的VOUT,经过低通滤波器滤掉余下的载波噪声之后,就成为隔离放大器的输出。 图2ISO122内部结构 由于采用了数字化调制手段,隔离栅的性能不会影响到模拟信号的完整性,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频率特性。 光电耦合器是通过光信号的传送实现耦合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联系,具有很强的隔离作用,在实际中应用很广泛。光电耦合器件具有非线性电流传输的特性,如果直接用于模拟量的传输,则线性度和精度都很差。于是很多公司相继推出线性光耦隔离放大器,如BB公司的ISO100,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与两个光电二极管进行耦合,一路反馈到输入端,一路耦合到输出端,经过激光调整精心匹配,线性度和稳定度都很好。 |
|
|
|
2开关式隔离传送与串行方式
针对光电耦合器能够相当可靠地传递开关量信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数字隔离的方法,即将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再采用光电耦合器进行数字隔离。 2.1PWM的调制及解调方式 一种开关量隔离方式,集成PWM或微处理器输出信号调制的PWM波形,传送信号的瞬时电平与脉宽成正比,经过光电隔离后对PWM信号低通滤波,恢复成模拟信号。 2.2V/F方式 另一种A/D转换常用方法如图3所示。它采用电压/频率变换即V/F变换,设计的模拟信号隔离传送电路如图3所示。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伏级,送入LM331构成的V/F转换电路变成脉冲信号,信号频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可以进行长距离传输,而后经过光电耦合器切断前后电路电气联系,隔离后的脉冲信号再送入同样由LM331构成的F/V转换电路得到复原的模拟电压信号。 图3V/F转换实现的模拟隔离传输 综上比较各种隔离方法的传输特性,其性能综合对比如表1所列。 表1各种隔离方法的传输性能对比 耦合方式 传送精度 噪声滤波 结构复杂度 传送距离 电平死区 变压器耦合 中 需要 高 短 有 电容耦合 较好 需要 高 短 有 线性光电耦合 较好 不需要 中 短 有 PWM 低 需要 低 长 无 V/F 中 需要 中 长 有 前面几种隔离方法都采用了集成的结构,性能得以保证,但是,由于隔离是在芯片内部实现,输入级与输出级间距很短,对于信号传输空间上有一定距离的应用场合,效果并不是很好;同时在调制与解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噪声产生,因此输出级要设置相应的滤波电路,导致准确度下降, 线性光耦当输入信号较小时,驱动电流可能小到无法令光电管检测,存在死区;后来的V/F开关转换方法传输可靠,但是隔离的两端都需要V/F芯片,电路仍显复杂,另外,工作频带受限制,低端因为纹波大而准确度下降,高端信号亦受滤波器频带限制。 要解决或改善上述的不足单从电路结构完善上已经余地不大,唯有考虑引入数字式的传输手段。 |
|
|
|
2.3直接数字信号传输方式
对于模拟信号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采用数字式信号传输,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性强和可靠性好,能够实现任意波形的信号传送。在有些应用场合中是通过微处理器直接生成数字信号,则更有理由采用数字式传输。 将数字信号转换到模拟信号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如PWM信号滤波,数字电位器。从信号的准确度和驱动稳定度来看,专用的DAC芯片最为可靠。专用的DAC芯片,是通过数据线输入,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一般8~12位的精度已经可以达到大多数传送要求的准确度,因为输入是数字电平,所以可以进行光电隔离,还能通过远距离传送,这样就可以实现在两个不同的电网络之间传送模拟信号。 DAC芯片通常有串行和并行之分,并行的DAC芯片应用较多,编程简便,但是,应用时候需要把所有数据线以及读写控制线全部进行隔离,这样需要的光电耦合器的数量就较多,长距离传输的时候电路结构也比较复杂,优点只是信号变换速率较快。 2.4串行D/A数字隔离的办法 对于速率传输并非很快的场合,采用串行的D/A芯片就能够很好地适应应用的要求。各大芯片厂商都已推出了串行接口的D/A芯片,通常输入端采用串行方式接收数据,如SPI或者I2C总线时序。微机接收来自各类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配合外围或者自带的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软件进行滤波、放大等数据处理,由程序将需要输出的数据加上若干控制位组合成串行数据列,通过微机I/O口,经过光耦隔离输入到串行D/A芯片,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图4所示的是通过光耦实现的串行隔离传送的一个方案。 图4光耦实现的串行隔离传送方案 这样便可以将控制电路与高电压电路完全隔离起来,只要将串行D/A芯片置于功率电路端。因为中间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所以能够较好地解决传输干扰,连线也相当简单,一般不超过4根线,使电路的结构得以简化。图5所示的是实际的电路。 图5串行光耦隔离实际电路 |
|
|
|
3串行D/A隔离信号传输的设计与实验结果
作者设计的数控开关电源中需要提供多路精确的25Hz参考信号,并且需要与主功率电路与驱动电路完全隔离,为此,采用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以微处理器80C196KC为核心的实验电源系统中,逆变的参考信号是通过微机控制串行D/A生成,传送到隔离侧的功率控制电路。 本文采用MAXIM公司的串行8位DAC,电压输出,整个封装为8脚,结构简单。其中微处理器与芯片之间的SPI总线控制通过软件来实现,输入端的口线用高速光耦6N137分别隔离。 因为,80C196KC系列没有单口线操作指令,所以,各口线时序以并行方式同步输出。 输入线包含片选线、时钟线和数据线,首先,软件时序操作令片选有效,然后,程序就可以向芯片发送整合的数据包。时钟线上输出的是一定频率的脉冲信号,在每个时钟的上升沿后,将数据包中的各位按次序送到数据线上,当时钟变为下降沿时刻,数据输入到DA的寄存器内。具体时序如图6所示。 图6MAX5223线串行发送时序 要完成一次数据的发送,串行芯片需要接收到16个数据位,也就是至少需要16个时钟周期,对于MAX522的时钟频率可达5MHz,故数据的发送周期最短大约为200ns,对于其他串行芯片可以类推,但是一般微处理器指令执行速率达不到这么快。 实验中输出25Hz波形,输出点数为256,采样频率达到6kHz,已经能够满足精密工频逆变电源的波形控制要求。如果采用更高速的处理器可传输频率更高的模拟信号。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步传输,只要将各串行芯片的片选端和时钟端分别相连,从数据端发送不同的数据位,就可以在隔离的另一侧输出同步波形。图7所示的是通过这种方法生成的两路参考波形,相位差90°。实验证明这种隔离方法能够使微机控制电路受到的干扰大大降低,由于采用数字信号的方式,无须滤波,可以适应信号发生突变的应用要求。 图7串行隔离D/A两路参考波形 4结语 采用串行D/A实现的模拟信号数字隔离传送,电路简单,精度高,在强电、强磁的干扰下能够保证模拟信号可靠传送,在复杂的电力电子系统中,对提升电路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869 浏览 2 评论
12806 浏览 0 评论
4103 浏览 7 评论
2324 浏览 9 评论
2143 浏览 2 评论
442浏览 2评论
742浏览 2评论
869浏览 2评论
591浏览 1评论
648浏览 1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1-22 04:03 , Processed in 0.993581 second(s), Total 83, Slave 66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