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 2017年11月11日,年度电商购物大戏“双11”迎来了最高潮,天猫双11总成交额达1682亿元,无线成交占比90%,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全天物流订单达8.12亿。 11月13日报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称,阿里双11其实不怎么赚钱,就是希望给消费者、商家带来快乐,并提升自己的技术。 对此,新华社评论称,双11优惠套路很“烧脑”,背后的套路很虐心,为何不能痛痛快快全场五折? 文章表示,实际上,在越来越复杂的优惠规则背后,隐藏着电商平台更精心的盘算。比如,“预付定金”是为了提前锁定客户,“满99减10”是为了让顾客凑单,“逛品牌抽奖”是为向品牌商家导流……按照经验,这些优惠大多通过严格精密的数据模型计算,一般在“双11”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就做出了方案。 按照营销策划者的说法:“每一项优惠背后都有套路”。 电商平台为了盈利而造势无可厚非,通过出售广告位对商家进行导流,以不同的优惠规则细分消费者,以及附带推广相关金融服务产品,这些也算是正常的市场行动。 但问题在于,层层目的套叠下,使规则难度堪比数学解题,反而牺牲了消费体验。 今年“双11”最烧脑的是优惠不断套叠,让网友们惊呼“比奥数还难”。“烧脑优惠”想挑战的还有消费者的耐心。在“双11”活动中,不少家电产品被爆出先涨价再降价,其实是在利用优惠,区分购买群体。有钱的人嫌优惠麻烦买了就走,差钱的人研究利用优惠也能买到,有钱没钱都消费了,这才是最终目的。 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在电商平台的规则下,精明的消费者也不甘“束手就擒”。据报道,一些网购者为了凑单赚优惠,“买了很多下单就知道要退的东西”。甚至有人事先和商家联系,约好第二天退货,连发货都免了。这些做法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支出远远低于账面成交额。 电商和消费者各玩套路,共同助推了销售数据的虚高。 对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其实早就注意到,对阿里巴巴以“商品总价值”的指标衡量平台交易额提出质疑。有创富金融分析师接受采访时指出,“双11”的退货率可能高达销售额的30%,而这部分数据却很少被电商平台公布。 此外,质疑还涉及产品质量问题和活动造成的环保负担。前几年,在中国各大电商平台上,消费者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投诉居高不下,引起社会重视。近年虽整体风气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至于海量物流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在中国废品回收率极低的情况下,则一直饱受诟病却无从解决。 各种现象提醒人们,也许是时候关注成交额背后的问题了。事实上,今年阿里巴巴的成交数据虽然增长接近40%,但相比近几年的增长率,速度已经放缓。在未来,只顾成交总量的做法必然不可持续,对质量的关注度会不断提高。 |
|
相关推荐
2 个讨论
|
|
都是数字游戏。
|
|
|
|
|
|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1 18:06 , Processed in 0.666091 second(s), Total 51, Slave 38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