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NAS整合SMB存储 在2004年iSCSI趋向成熟,在其作为独立的IPSAN架构向以光纤技术为基础的SAN争夺市场的同时,也为NAS提供了一个再次向其过去梦想发起冲击的绝好时机,在需求日益分众化的现在,NAS的整合之梦不再那么遥远。 传统就是力量 NAS的实质就是为存储专门优化的服务器,根据不同的技术思路,NAS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是采用通用服务器架构,结合微软的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操作系统,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标准统一,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面向最大范围的应用,包括IBM、EMC等存储巨头,其NAS产品多以此类为主流,而更强调工业标准的HP的NAS产品则基本都属于这一类。同时这一类NAS产品在市场上也占据主流地位。 另一类NAS产品则采用专门设计的特殊架构,包括硬件和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以在Linux基础上改进的为多,与前一类NAS的根本区别在于,前一类NAS只要更换操作系统,就可以成为通用服务器,但是这一类NAS就只针对存储应用。 第二类NAS也有复杂的构成,在其高端是全球NAS巨头-NetApp(Network Applince,美国网域科技),专门针对高端企业级存储应用,而在其低端则是比第一类NAS还便宜,几乎跟DAS盘阵没太大区别的一系列NAS产品,包括国内一些公司也在推广自己的NAS产品,而最早在国内普及NAS这个概念的,也是迈拓最初推出的低端NAS产品。这一类NAS不管高低端,其共同特点是技术专有性,维护和使用成本不确定,而除了NetApp之外,其他低端NAS厂商规模都不大,尽管产品成本有优势,但是技术服务力量难以得到用户的普遍认可,因此这一类NAS产品的市场逐渐在萎缩,相关报告显示,以通用服务器架构加微软平台的NAS体系已经占到整个NAS销量的七成以上。 尽管存在诸多个性,但是NAS还是有着一些重要的共性: 首先,不管是哪一类NAS,它的“使命”就是文件服务,因为它有一个操作系统的层面存在,与外界的数据交换都以文件模式进行。 其次,NAS建立在传统的以太网架构上,也就是我们身边的局域网,这使得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都相当成熟,也因此其系统的成本、应用和维护也相当低廉。 第三点,基于其以太网的网络架构,NAS的扩展能力和扩展便利性相当明显,这是针对直接连接存储而言的。 第四点则在于,NAS作为软硬一体的系统,本身已经准备就绪,具备即插即用(PnP)的能力,并不需要像其他应用一样还有一个繁杂的安装调试的过程。 这四点特性是NAS将传统以太网与专门的文件服务结合起来的力量。 挑战促生变革 原本人们认为,NAS有这样成熟的技术基础,投资成本也不大,应该能很快遍地开花,但是从1999年的最初兴起,再到现在,NAS却是今天受SAN的挤压,明天受iSCSI的挑战,当年某老总“让NAS普及到桌面”的豪言已成幻境。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大因素在于NAS的先天缺陷:有个操作系统的层面,存储应用都以文件模式进行,因此不管是性能还是应用,都受制于操作系统,也就是说能干什么,能干得多好,大多数情况下都取决于操作系统。而到现在,即使是中小企业,其存储应用很多时候都需要块传输模式的支持。 这一点是很致命的,要知道,对于一般的文件共享、备份而言,存储需求涉及的是文件模式,但是对于数据库等这些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就需要块传输模式的支持,而目前即使是中小企业,其存储需求对应的都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业务系统,如CRM、ERP等等,无疑对于这些存储需求,NAS无力满足,尽管在这两年,包括ORACLE、SAP等应用软件厂商针对存储的不同模式作了一些考虑,但在性能和可靠性上,NAS还无力娴熟地承担这些应用。而这两年风头正盛的 SAN,其技术原理就是数据的块传输模式,从服务器角度来看,连接在SAN上的存储设备都是裸设备,存储需求端向存储设备端发起的存储请求是操作系统与存储设备(比如硬盘)的对话,而非NAS的两个操作系统的对话。 受天生的限制,在这个领域NAS无法发挥,那么NAS的天生特性相对于在企业内部网络里的文件共享与资源集中的需求而言,其优势应该是不可动摇了的吧。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旦提到文件共享与存储资源集中,NAS其实就等于通用服务器甚至PC的本质也就充分暴露出来了,相对通用服务器而言,NAS在价格上还是要高出一截,尽管有微软的WSS2003存储操作系统的支持,但文件共享和存储资源这样的需求,通用服务器甚至PC已经足以承担,因此除了那些大型企业会考虑以专门的NAS来做存储应用之外,对于SMB而言,NAS的可替代性太强,还真的只是一个可用可不用的鸡肋。 NAS的出路在哪里,结合它在两方面所面临的困境,答案很清晰:跨越两个领域,成为在相应价位上,可以满足SMB用户两个领域内的存储需求,整合SMB存储应用的数据中心。 iSCSI粘合应用 iSCSI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在2004年终于迎来了成熟的果实,当然,这只是起步,而业界对于如何应用iSCSI也有不同看法,一部分人将其作为独立的IPSAN 存储架构,以LeftHand、Intransa为主导,而HP、Adaptec等公司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而另一个方向则是将其用在SAN 或者NAS上,用其融合不同应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NAS有了新的转机,这从最近HP推出新的Proliant存储服务器上可以看到很清晰的走向。 HP一直在密切关注NAS的发展,其NAS产品在市场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在过去,其NAS产品虽然同样根值于Proliant服务器的基础架构,但是在推广上却与MSA等存储产品划为一类,在最近,HP的NAS产品回归到功能服务器的概念群体中,变化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就是iSCSI,这使得新的 Proliant服务器与过去的NAS产品有了重大的变化。 中国惠普企业客户及公共关系事业部产品经理张建军介绍说,从硬件架构上看,Proliant存储服务器与标准Proliant服务器没有大差别,都是基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的优秀的IA架构服务器,也都提供集成的Light-Out管理以及HP Insight Mansger控制,但是二者在应用上却有不同的方向。标准Proliant服务器可以有灵活的操作系统选择,从Windows Server 2003到Linux再到Netware;针对广泛应用进行整体的应用环境而优化;只集成Light-Out和终端服务;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额外的集成以及需要对各个客户机进行额外授权。 但Proliant存储服务器的特性迥然不同,它采用的是Windows Storage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专为存储应用服务,提供直观的文件存储、共享服务以及网络打印服务;应用于多协议环境;集成了提供可靠性的存储管理组件以及集群的支持(DL系列提供),而最大的特性就是完全预装和灵活简易的管理。 当然,这些特性与过去的HP NAS产品虽然有持续的提升和扩展,但是还并不是质上的进步,张建军介绍了Proliant存储服务器最新的特性:iSCSI应用,其实现有赖于随 Proliant存储服务器最新推出的iSCSI特性包,特性包所含软件旨在对HP存储服务器设备进行升级,从而可将Proliant存储服务器提升为整合文件、打印及块传输服务的单个存储平台。 由iSCSI特性包升级的Proliant存储服务器由微软认证通过,验证了其在Exchange、SQL应用服务器上存储的可靠性,并且也经过了Oracle 9i和10g的认证,这些认证所针对的应用几乎可以覆盖一半以上SMB存储的块传输服务需求。 结合HP在Proliant服务器架构上的坚实基础,张建军阐述了经过iSCSI包升级的Proliant存储服务器的优势,他认为SMB的存储应用完全可以整合到一个单个的存储平台上,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由传统的NAS功能实现,而针对包括数据库数据在内的块传输的服务,则由iSCSI特性包所提供的 iSCSI存储服务来实现,整合所涉及的都是成熟技术,而给用户带来的也是单一的扩展和管理途径,再加上合适的价格和便利的使用,的确是SMB用户理想的存储整合之道。 |
|
相关推荐 |
|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2 16:07 , Processed in 0.431071 second(s), Total 38, Slave 28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