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什么是辐射
简单地说,“辐射”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一种属性。从微观方面来说,当运动着的物质(粒子)正在脱离原来正常运行的轨道,或从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就会产生辐射;从宏观方面来说,辐射是宇宙中运动的物质在重新进行分布。
对于辐射来说,大的,可以是星球爆炸时产生的各种物质散射,较小一些的,如太空中飞向地球的陨石;再小的,如核辐射(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即,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更小的,就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又分电场辐射和磁场辐射,这两种辐射在传播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所以人们都称它们为电磁波。产生电场辐射的原因,是因为带电物体的电荷在重新进行分布,而产生磁场辐射的原因,是因为流过导体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地在改变。例如,当某处的电场或磁场的位能产生变化时,整个宇宙空间中的电磁场都会重新进行分布,并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电场、磁场辐射无处不在。
目前,在人类所认识的所有物质中,电磁场是已知物质中质量最小的物质,因此,它可以穿透所有介质,并使介质中的电磁场物质重新进行分布。电磁场的属性一直以来还是人们争议最热烈的问题。有人认为电磁场与光同属于一种物质,但在试验中又发现光有二重性,即光既是一种由光量子组成的物质,同时也是一种几率波。对于几率波,我们只能认为它是一种由多种运动方向各不相同的粒子互相碰撞时产生的宏观运动,这两种理论一直以来都是互相矛盾的。
但如果把电磁场看成是一种几率波,并且把光也看成是属于电磁场的范畴,那么,在宇宙中必然还要存在一种或多种质量比光量子更小的物质,来作为光的载体,这样,光量子也就不存在了,而这种质量比光量子更小的物质,其运动速度应该比光速更快,但这种质量比光量子更小的物质至今还没有被人发现或被人承认,但没有被发现,就不等于这种物质不存在,因为我们的感性器官的灵敏度现在还无法直接感觉到比光更小的物质存在。不过,爱因斯坦的粉丝们是一定不会承认这种物质存在的,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物体的速度超过光速时,其质量将变成无穷大。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的意思就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但宇宙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这个问题,现在人们还很难做出精确的回答。
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都是通过感性来认识的,在元素周期表被发明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地进行分割的,即一个面包可以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无限地分割下去。但自从元素周期表被发明之后,人们的观念立刻就开始改变了,人们只好相信,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即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元素。
然而,这个观念刚刚诞生不久,由于放射性物质的发现,元素不可分的概念被打破了,人们又开始认为,物质还是可以无限地进行分割的,不过,在对物质进行分割时,还需得按当量,一份一份地来分,即,物质的质量分布不是连续的,而是階跃式的,为此,量子力学的概念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诞生了。目前,位于欧洲的世界上最大的高能物理实验室的上千名科学家都在忙于对不同物质进行分割试验。
根据元素周期表,人们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制造的元素大约有20多种,这些元素就是组成宇宙中各种化学物质或物体的要素。但这些元素基本上都属于明物质,即这些物质都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感官和试验来认识的,但宇宙中还有非常多物质,人类至今还无法通过感官或试验来认识它,这些物质人们暂时把它称为暗物质。
自从哥白尼1543年5月 24日发表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以后,相信物质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也会反问,既然物质都在运动,而物质运动的形式不外只有两种:一种是做直线运动,另一种是做曲线运动;如果物质全部都做直线运动,那么所有的物体都必然会散架,物质就不可能能聚合在一起;而如果物质在做曲线运动,那么支配这些物质做曲线运动的力又从何而来?
第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牛顿,他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即: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理论虽然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天体运行中各个行星与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各行星的运动轨迹,但还是无法解答人们继续对他的提问:这个吸引力从何而来,或这个吸引力是怎么产生的?而后,牛顿为了解答这个问题,竟花了他后半生的全部精力来做这个研究,但最终还是没有结果。直到现在,还是无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对地球围绕着太阳做旋转运动的观测就可以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这说明地球本身具有动能,如果地球只是做直线运动,这个动能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属于曲线运动,那么改变地球运动方向的力是从何而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牛顿万有引力的概念就可以把地球作曲线运动的原理蒙混过关,虽然,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对这种力——给地球改变运动方向的力,做出完满的解释,但人们并不怀疑,一定有一种暗物质在支配着地球在做曲线运动,因为物质是力的载体,离开了物质,单独的力是不存在的。
有人把这种暗物质称为 “场”,即在地球与太阳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支配地球做曲线运动的暗物质,当然这种暗物质也在不停地运动。同理,在原子核内部也存在一个“核力场”,如果没有这个核力场的存在,那么,多个原子也不可能聚合在一起,电子也不会环绕原子核做旋转运动;同样,在磁铁的周围也存在一个“磁力场”,要么,两个磁铁之间就不会产生作用力;同理,在带电物体的周围也同样存在一个“电力场”,要么,两个带电体之间也不会产生作用力。
由此可知,在宇宙中,最少存在着4种力在支配着所有物质的运动。这4种力依强弱次序排列分别为:核力、磁力、电场力、重力。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微观运动就是由这四种力来支配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物质微观运动产生的结果;或者说,我们所看到的物质形态变化,都是物质微观运动时互相作用的平均值,因为,目前我们还无法观察物质的 “微观”运动。
直到现在为止,人们还无法知道,宇宙中支配所有物质运动的这四个力是怎样产生的,估计要等到上述4种力都能够用一个最基本的力来取代之后,人们才有可能给这个“场”字下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即是说,还有很多暗物质人们现在还无法知道。
在现代物理学中,当人们对理论的追求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很多物理概念只能靠想象力来产生,然后才有人不断地想方设法去证明它,但并不是所有想象出来的物理概念,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得以证明的。上述4种力的存在形式就仍需人们进行不懈努力,不断地用试验去证明它。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1899年,28岁的卢瑟福通过用铀射线穿透铅箔的试验,从此建立了原子核模型,即: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做旋转运动。这个原子核模型当时只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但是人们根据他的这个假说还是解决了很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理论问题,并且通过各种试验,他的这个假说也在不断的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