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调度的问题与约束
指令调度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如数据依赖约束、功能部件约束、寄存器约束等,在这些约束下,寻找到最优解,降低指令流水间的stall,就是指令调度的终极目标。
指令流水间的stall主要由数据型冒险、结构性冒险、控制型冒险导致。
数据型冒险:当前指令的执行依赖与上一条指令执行的结果。数据型冒险共有三种:写后读(RAW)、读后写(WAR)、写后写(WAW)。数据冒险可能产生数据流依赖。
结构型冒险:多条指令同时访问一个硬件单元的时候,由于缺少相应的资源,导致结构型冒险。
控制型冒险:存在分支跳转,无法预测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导致其产生的控制型冒险。
编译器解决上述冒险的方法就是通过插入 NOP 指令,增加流水间的stall来化解冒险。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种数据型冒险(即数据依赖):
写后读(RAW):一条指令读取前一条指令的写入结果。写后读是最常见的一种数据依赖类型,这种依赖被称为真数据依赖(true dependence)。
`x = 1;
y = x;
`
读后写(WAR):一条指令写入数据到前一条指令的操作数。这种依赖被称为反依赖或反相关(anti dependence)。
`y = x;
x = 1;
`
写后写(WAW):两条指令写入同一个目标。这种依赖被称为输出依赖(output dependence)。
`x = 1;
x = 2;
`
指令调度算法之表调度(List Scheduling)
表调度是一种贪心+启发式方法,用以调度基本块中的各个指令操作,是基本块中指令调度的最常见方法。基于基本块的指令调度不需要考虑程序的控制流,主要考虑数据依赖、硬件资源等信息。
表调度的基本思想:维护一个用来存储已经准备执行的指令的ready列表和一个正在执行指令的active列表,ready列表的构建主要基于数据依赖约束和硬件资源信息;根据调度算法以周期为单位来执行具体的指令调度,包括从列表中选择及调度指令,更新列表信息。
基本的表调度算法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根据指令间依赖,建立依赖关系图。
根据当前指令节点到根节点的长度以及指令的latency,计算每个指令的优先级。
不断选择一个指令,并调度它,
使用两个队列维护ready的指令和正在执行的active的指令;
在每个周期:选择一个满足条件的ready的指令并调度它,更新ready队列;检查active的指令是否执行完毕,更新active列表。
指令调度案例
本案例选自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Compiler Design课程。
假设当前CPU有两个计算单元(即每个周期可以执行两条指令);加法指令的latency为 2 cycles,其他指令为 1 cycle。
根据数据依赖关系构建出依赖关系图。
计算指令节点优先级
优先级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当前指令节点,y表示x的子节点,E表示 “true dependency” ,表示 “anti-dependency” 。
其中 `I10` 为叶节点,优先级为其latency,故结果为1;`I4` 为非叶节点,优先级为当前节点latency(`I4` 为加法指令,latency为2)+ 子节点的优先级,故结果为3。本例中无反依赖(anti-dependency)情形。
执行调度
在实际执行调度时,对于同等优先级的指令,由于具体调度方案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例如本例中出现的场景,可以通过添加其他度量标准进一步优化优先级计算方案。尽管表调度方法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调度结果,但它是接近最优解的。
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最基本的表调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基于该方法的改进方案。关于LLVM编译器中的表调度算法,可以先自行阅读其源码,更多相关介绍,敬请期待。
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指令调度的基本概念,指令调度的原因与影响以及基本的指令调度算法。
指令调度作为NP完全问题目前依旧尚未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对指令调度算法的探索与优化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作者: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