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补偿电容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功率因数使其达到规定范围,让企业免受电费罚款的同时争取能拿到一定的奖励。
而在电力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也会引申出另外两个概念,即功率因数超前和功率因数滞后,这两个概念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区别在哪?
相关概念:
功率因数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出相关用电设备效率的高低。而功率因数的超前或滞后代表着线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都是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
超前的功率因数即指在使用补偿电容的回路之中电流超前于电压的情况,此时的线路呈现容性,说明当前的电容补偿太多,补多的部分又重新反馈到了供电系统之中。
功率因数的滞后表示的是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的相位,此时的线路是感性的,可简单理解为补偿欠补,需要再投入无功补偿电容器对线路中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除了超前和滞后,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相位相同,此时电路中的负载需是纯电阻性质。
超前好还是滞后好?
简单来说,当电路中的负载属于或者含有一定的电感性质时,会出现会出现功率因数滞后;当负载属于或含有容性性质时会出现功率因数超前。那究竟是超前好还是滞后好呢?
功率因数超前和滞后都不是理想情况,因为二者都会导致有功能量下降、无功上升,功率因数下降。一般情况下企业需使用足够的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保证功率因数值尽可能的逼近于1但不能等于1。
原作者:库克库伯电气
发布
电子发烧友网
电子发烧友论坛
查看 »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粤ICP备14022951号 )
GMT+8, 2023-3-20 21:03 , Processed in 0.901606 second(s), Total 91, Slave 72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