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率转换应用中,使用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材料的宽带隙(WBG)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能让开关性能更接近理想状态。相比硅MOSFET或IGBT,宽带隙器件的静态和动态损耗都更低。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如更高的工作结温和更好的热导率,至少碳化硅器件是这样的。
最重要的是碳化硅的导热性能要优于硅(Si)。在电机控制领域,上述好处特别有吸引力,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让驱动电子器件减少成本、尺寸和重量。
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在常态传导损耗和击穿电压方面的极值更高,让它们具有相比硅器件更好的性能表现(参见下图)。但在电子领域,选择哪款器件,很难做到直截了当。随着销售额的增长,现有的IGBT和MOSFET技术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当先思考一下,改用宽带隙器件是否有意义,什么时候改用宽带隙器件比较好,然后再决定是选用碳化硅器件还是氮化镓器件。
IGBT其实很好用
IGBT在电机控制方面有很多优点,尤其是在大功率的情况下,它们近乎恒定的饱和电压能使传导损耗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大致上与传输到电机的功率成正比。不过,在开关切换过程中损耗的功率很高,尤其是在关断时。这是由于少数载流子重新组合时产生尾“电流”,但电机控制器的开关频率通常很低,因此平均下来损耗量还是很低的。事实上,在IGBT制造过程中,会考虑到尾电流和饱和电压的平衡。所以会针对10-20 kHz的典型电机脉冲宽度调制(PWM)频率,对器件损耗进行优化。并联一个二极管,可以处理反向导通或换向产生的感性负载,或用于双向功率转换。这个二极管通常是碳化硅材料的,而且采用了共封装。也许IGBT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成本和经过验证的稳健性(如果仅从它较大的晶圆带来更好的热容这个角度看)。
硅MOSFET在电机控制中也有一席之地
在相对较低的功率(几千瓦的功率)、1200V左右的条件下,电机控制通常会选用硅MOSFET,其切换边界的功率耗散相对较低。电机仍然决定着最佳PWM频率,在10 kHz左右时,各类器件在开关损耗方面的优势差距不大。一些高速、低电感电机还会受益于更高的PWM频率,因为它减少了电流纹波(current ripple),提高了响应能力。
传导损耗取决于MOSFET的导通电阻,并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随着功率的增加,MOSFET的性能很快就变得不可接受了。但是,与MOSFET电流平方成比例的损耗也有优势。对于一部分应用,它们的电机大部分时间在较低或中等功率范围内运行(相对于最大功率而言,如牵引驱动)。与在集电极-发射极(collector-emitter)上具有几乎恒定的饱和电压的IGBT相比,MOSFET在传导损耗方面具有优势。MOSFET可以通过并联减少电阻,而且它们确实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内置了体二极管,可用于换向和双向传导。另外,沟道本身也可以在栅极的控制下反向传导,而且损耗较低。
不同材料的开关器件对比
图1:硅、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的理论性能极限值对比
宽带隙器件的利与弊
那么,宽带隙器件有什么优缺点呢?图1显示,在管芯面积和额定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宽带隙器件的传导损耗可以低于硅MOSFET,这是因为宽带隙材料临界击穿电压更高,沟道可以更短。氮化镓更好的电子迁移率也降低了导通电阻。在中低功率下,电流器件的传导损耗也可以低于IGBT。例如,在50 A时,IGBT饱和电压1.5 V,导通时耗散75 W功率。导通电阻为30毫欧姆的硅MOSFET或氮化镓HEMT(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单元也会耗散相同的功率,正如前面所述。如今,1200 V的器件很容易达到这一数字,比如额定电流为60A、裸片电阻为20毫欧姆的onsemi SiC MOSFET NTC020N120SC1。这些MOSFET可以通过并联获得更好的性能。但是它们的电阻是在25°C时测算的,而且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碳化硅 MOSFET和硅MOSFET一样,也有一个体二极管。它的速度非常快,反向恢复电荷很低,但比硅器件有着更高的正向压降,因此在栅极操控沟道反向导通之前,必须将其导通时间最小化到“死区时间”内。
与硅器件相比,氮化镓器件在导通电阻和传导损耗方面也有显著的提升。然而,目前它们仅适用于650 V左右的额定电压,只能采用平面结构设计,组成HEMT单元。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电压,人们正在研究垂直沟道结构,但当衬底为硅时(这是保持低成本的必要条件),技术突破会非常困难。在氮化镓横向HEMT单元中没有体二极管。反向传导确实会在沟道内发生,而反向恢复电荷实际上为零,但压降高且不稳定。压降取决于栅极阈值和使用的任何负栅极驱动电压。
宽带隙器件的栅极驱动至关重要
栅极驱动对于硅MOSFET和氮化镓HEMT单元都非常关键,两者的阈值都很低。氮化镓器件需要小驱动电流实现导通状态,所需最高电压也只有7 V左右。碳化硅需要18 V左右才能达到完全饱和,接近其绝对最大值,约为22 V(请注意,实际值取决于具体的碳化硅器件)。因此,需要对栅极驱动合理布局,避免寄生效应产生的过电压应力,例如由于连接电感与栅极和杂散电容共振而产生的振铃。栅极和源极连接的电感也可能导致高di/dt的杂散和灾难性导通(见图2)。米勒电容对高dV/dt也可能造成类似的影响。在电机控制应用中,为了避免电机绕组应力和过大的电磁干扰,通常会故意降低边缘速率。从高di/dt通过电机机架接地的共模干扰电流也会导致机械磨损。
可以说,器件对布局和栅极驱动高度敏感是有问题的,但使用专门的栅极驱动器,可能让解决方案的设计变简单。随着集成电源模块的出现,这些困难已经得到解决。然而,外部影响难以预测,宽带隙器件对异常条件的抵御能力也值得考虑,例如电机控制中经常出现的负载过电压和短路。硅MOSFET具有额定雪崩功率,但可靠值仍在通过测试和现场数据进行确定。氮化镓HEMT单元没有设定雪崩功率,会在过电压下瞬间失灵。不过制造商设置的额定值与绝对最大值之间还留有很大的余地。宽带隙器件的短路能力评估仍在继续,要达到故障前几微秒内的合理数值。我们已经注意到,发生过电流事件时,器件会出现缓慢退化和阈值电压偏移,这在某些应用中可能是一个问题。
高di/dt的效果
图2:高di/dt导致瞬态栅极的峰间电压,且发生了共源电感 L。
要实现更低的损耗,宽带隙器件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宽带隙器件的价格也降到常规器件的价格区间。在电机控制应用的功率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宽带隙器件,它比IGBT和硅MOSFET具有更低的传导和开关损耗。尽管单位成本与旧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宽带隙器件的节能因素很关键,此外,散热片尺寸、重量和成本的降低也能为系统带来额外的好处。碳化硅MOSFET具有更高的额定电压,能承受更高的电压和热应力,在新的电机驱动设计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对于低电压、低功率的应用,您可以选用氮化镓器件,它可以实现更低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