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引脚功能描述
1 P00至P06(端口0)P00至P06作为7位I/O端口使用。这些引脚也可用于定时器I/O、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以及芯片选择输入。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
(1) 端口模式P00至P06作为7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0(PM0),可按位设置P00至P06为输入输出端口。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0(PU0)规定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
(2) 控制模式P00至P06可用于定时器I/O、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以及芯片选择输入。
(3
)ti000
、TI001
将外部计数时钟输入到16
位定时器/
事件计数器00
和01
,也可将捕捉触发信号输入到16
位定时器/
事件计数器00
和01
的捕捉寄存器(CR000
、CR010
或CR001
、CR011
)中。(a) TI010
、TI011
将捕捉触发信号输入到16
位定时器/
事件计数器00
和01
的捕捉寄存器(CR000
或CR001
)中。(b) TO00
、TO01
用于16
位定时器/
时间计数器00
和01
的定时器输出。(c) SI11
用于串行接口CSI11
的串行数据输入。(d) SO11
用于串行接口CSI11
的串行数据输出。(e) SCK11
用于串行接口CSI11
的串行时钟I/O
。(f) SSI11(g)
用于串行接口CSI11
的芯片选择输入。 2 P10至P17(端口1)P10至P1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这些引脚也可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以及定时器I/O。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端口模式P10至P1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1(PM1),可按位设置P10至P17为输入输出端口。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1(PU1)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2)控制模式P10至P17可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和定时器I/O。(a)SI10用于串行接口CSI10的串行数据输入。(b)SO10用于串行接口CSI10的串行数据输出。(c)SCK10用于串行接口CSI10的串行时钟I/O。(d)RxD0用于串行接口UART0的串行数据输入。(e)RxD6用于串行接口UART6的串行数据输入。(f)TxD0用于串行接口UART0的串行数据输出。(g)TxD6用于串行接口UART6的串行数据输出。(h)TI50用于输入一个外部计数时钟到8位定时器/事件计数器50。(i)TO50用于8位定时器/事件计数器50的定时器输出。(j)TOH0、TOH1用于8位定时器H0和H1的定时器输出。(k)INTP5可定义有效沿(上升沿、下降沿,或兼有上升沿和下降沿),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
3 P20至P27(端口2)P20至P2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也可用于A/D转换器模拟输入。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 端口模式P20至P2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2(PM2),可按位设置P20至P27为输入输出端口。(2) 控制模式P20至P27用于A/D转换器模拟输入引脚(ANI0至ANI7)。复位后,ANI0/P20至ANI7/P27被设置为模拟输入模式。
4 P30至P33(端口3)P30至P33作为4位I/O端口使用,也可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和定时器I/O。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 端口模式P30至P33作为4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3(PM3),可按位设置P30至P33为输入输出端口。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3(PU3)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2) 控制模式P30至P33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和定时器I/O。(a) INTP1至INTP4可定义有效沿(上升沿、下降沿,或兼有上升沿和下降沿),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b) TI51将外部计数时钟输入到8位定时器/事件计数器51中。(c) TO51用于8位定时器/事件计数器51的定时器输出。在uPD78F0547D中,复位前必须下拉P31,以避免误操作。
5 P40至P47(端口4)P40至P4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4(PM4),可按位设置P40至P47为输入输出端口。上拉电阻的使用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4(PU4)进行设置。
6 P50至P57(端口5)P50至P5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5(PM5),可按位设置P50至P57为输入输出端口。上拉电阻的使用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5(PU5)进行设置。
7 P60至P67(端口6)P60至P6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也可作为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和外部时钟输入引脚。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 端口模式P60至P6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6(PM6),可按位设置P60至P67为输入输出端口。仅对于P64至P67,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6(PU6)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P60至P63输出为N-ch漏极开路输出(6V耐压)。(2)控制模式P60至P67作为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和外部时钟输入使用。(a) SDA0用于串行接口IIC0的串行数据I/O。(b) SCL0用于串行接口IIC0的串行时钟I/O。(c) EXSCL0将外部时钟输入到串行接口IIC0中。为输入外部时钟,需输入一个频率为6.4MHz的时钟。
8 P70至P77(端口7)P70至P7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也可用于按键中断输入。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 端口模式P70至P77作为8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7(PM7),可按位设置P70至P77为输入输出端口。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7(PU7)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2) 控制模式P70至P77用于按键中断输入。
9 P120至P124(端口12)P120至P124作为5位I/O端口使用,也可以作为外部中断请求输入、外部低电压检测的电压输入、连接主系统时钟振荡器、连接子系统时钟振荡器、主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和子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 端口模式P120至P124作为5位I/O端口使用,可由端口模式寄存器12(PM12),将P120至P124设置为输入或输出端口。仅P120,可由上拉电阻选择寄存器12(PU12)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2)控制模式P120至P124可作为外部中断请求输入、外部低电压检测的电压输入、连接主系统时钟的振荡器、连接子系统时钟的振荡器、主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和子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使用。(a) INTP0通过定义有效沿(上升沿、下降沿,或兼有上升沿和下降沿),它可作为外部中断请求输入(INTP0)使用。(b) EXLVI用于外部低电压检测的电压输入。(c) X1、X2用于连接主系统时钟振荡器。(d) EXCLK用于主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e) XT1、XT2用于连接子系统时钟振荡器。(f) EXCLKS用于子系统时钟的外部时钟输入。
10 P130(端口13)P130作为1位仅输出端口使用。当设备复位后,P130输出一个低电平。因此,在设备复位前使P130输出高电平,P130的输出信号可用作虚拟的CPU复位信号
11 P140至P145(端口14)P140至P145作为6位I/O端口使用,也可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时钟输出、蜂鸣器输出、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忙输入以及选通输出。以下操作模式可以用位操作。(1)端口模式P140至P145作为6位I/O端口使用。通过使用端口模式寄存器14(PM14),可按位设置P140至P145为输入输出端口。由上拉电阻选项寄存器14(PU14),可定义内置上拉电阻的使用。(2)控制模式P140至P145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时钟输出、蜂鸣器输出、串行接口数据I/O、时钟I/O、忙输入以及选通输出。(a) INTP6、INTP7通过定义有效沿(上升沿、下降沿,或兼有上升沿和下降沿),可用于外部中断请求输入。(b) PCL用于时钟输出。(c) BUZ用于蜂鸣器输出。(d) BUSY0用于串行接口CSIA0忙输入。(e) SIA0用于串行接口CSIA0串行数据输入。(f) SOA0用于串行接口CSIA0串行数据输出。(g) SCKA0用于串行接口CSIA0串行时钟I/O。(h) STB0用于串行接口CSIA0选通输出。
12 AVREF用于A/D转换器参考电压输入和P20至P27及A/D转换器的正向电源供电。不使用A/D转换器时,将该引脚直接连到EVDD或VDD。
13 AVSS作为A/D转换器的地引脚。即使在不使用A/D转换器时,该引脚电平也始终应与VSS相同。
14 RESET用于系统复位输入。
15 REGC用于内部操作的稳压器输出(2.5V)稳定电容的连接。通过一个电容(0.47μF:目标)将此引脚连接到VSS。 图4.3.2 稳定电容的连接
16 VDD and EVDDVDD为正向供电电源引脚(P121至P124与端口除外)。EVDD为端口的正向供电电源引脚(P20至P27与P121至P124除外)。
17 VSS和EVSSVSS为地引脚(端口和P121至P124除外)。EVSS为端口的地引脚(P20至P27和P121至P124除外)。
18 FLMD0用于闪存编程模式设置。在正常操作模式下将FLMD0连接至EVSS或VSS。在闪存编程模式下,将该引脚连接至闪存编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