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这个题目太大,我是没有资格来讲这个问题的。看到目前学术界的一些风气,似乎觉得人人都应该起来呼吁一下。作为一个在科研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直率地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我只想说明的是,这里只对事不对人,既然是个人意见就难免有片面性,只能供大家参考。 我国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报告》的排名从2003年以来一直下滑,2003年第33位,2007年掉到第54位,而世界上的另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印度从2005年的第47位升到2007年的第43位,超到中国之前。曾经有人做过分析,出现这种下滑的原因在:技术指数偏低,中国的高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公共机构质量偏低,特别是“部门分割”。高校的教师虽越来越融入社会,但基础研究成果差,一些教授越来越像老板。科技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以及其他各部门重复立项、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甚至缺乏必要的监督也是成为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从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是我国在国际上知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十分有限,几乎很难找到国际上比较优秀的工程理论和计算软件出自中国。这似乎与大好的建设形势不匹配。 西方有的科学院对院士提出的要求是五项“核心准则”: “诚实”、“公正”、“有怀疑精神”、“合作”和“开放”。其中涉及道德的是前两条,涉及能力和作风的是后三条。在道德要求中“诚实”最重要,“公正”也必不可少。我们在国内学术界见到的一些司空见怪的现象恰好与这些准则背道而驶。在我国学术界是否也应该强调一些“核心准则”? “科学家”和“工程师”不同;前者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认识自然”,而后者是从事“技术”工作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改造自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自然界协调地发展人类社会”。科学家的工作主要是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而工程师的工作要同时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双重约束。因此从创造性来说,科学家的创造性主要是原创的,如果第一个人已发现了某个规律,则第二个人的发现已没有什么意义了。然而,工程师的创造性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革新”,也可以是“集成”或“移植”,甚至是“表达”,它们都可以具备不同程度的创造性;但无论如何,都必须“应用”。搞工程科学讲究“顶天立地”,“顶天”指要接触到学科前沿, “立地”指要结合工程实际。搞工程科学不做“梁上君子”。在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这应该也是一条准则。
|
|
相关推荐 |
|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23 04:58 , Processed in 0.527962 second(s), Total 39, Slave 29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