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上半电路是该芯片使用电路图,下边的图是将芯片内部等效电路展开来看了。输入电压是7—40V输入,通过开关芯片输出,有个续流二极管D1,输出电感L1(100uH),然后输出,输出还有个滤波电容,输出电压还要反馈回芯片;开关电源需要电感,输出因为电感体积比较大很难集成到芯片里边,所以一般放在外边,并且电感也会发热,过电感之后才反馈回去;引脚5是控制脚,低电平有效高电平无效,组成了一个5脚的开关电源。它相对于LM78系列来说,外部多了两个器件(续流二极管和电感),电感一般选择功率型电感,标配是100uH。它的输出可以达到5.0伏,3A,我们78系列同样的封装5伏输出的话电流也就1A,那么它却可以达到3A,这就是因为效率提高了电流就大。上图下半部是它的内部等效电路图。一般来说LM25系列的话我们就是把芯片直接贴在PCB板上,利用PCB板散热,基本上不怎么发热的,而LM78系列的话稍微压差一大,马上就发热很高,而25系列的话发热量并不高很低的,它电流就可以做得很大。所以说当接触LM25系列之后,基本上电源上都用LM25系列的。
看上图下半部的表格,输出有3.3伏、5伏、12伏、15伏,还有可调的输出电压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LM25系列最大的缺点是需要一颗电感,电感选型很重要,一般我们不确定的情况下,电感就选择大一点,比如工作电流在1A的情况下,那电感一般要起码考虑过电流能够达到2A差不多的电感。电感选型要求着这几点:1、注意能过最大电流;2、电感量。电容的选择我们往往看2个指标,1、电容量;2、耐压值。电流又分两种,1、电阻产生的(线圈不是有电阻吗)发热量;2、磁饱和产生的发热量,但一般来说呢余量稍微取大一点的话关系不大。比如说工作电流要1A,那我取2A的电感就行了,稍微余量多一倍就足够了。那么实践中呢,放一个电感上去发现它发热了,温升太高发热了,那就马上换一个大一些的,大一个规格型号的放上去就可以了。同样续流二极管也一样,比如说1A的续流,一般起码要选用2A,因为开关电源它电流是个斜波,斜波的话实际上你工作在1A,可能工作在0-2A这个范围,就是斜波上去的,就是0随着时间增长到2A之后又到0这样反复变化,它是个斜波的开关式方案,或者有些时候呢不是从零开始从0.5到1.5再降下来0.5再到1.5这样的斜波,这个是分工作状态有些是连续的有些断续的 。
电感选型就是 电感量和电流最大值
电容选型就是 电容量和耐压值
影响最大电流的两个地方,铜损(铜线的电阻发热)、磁损(磁芯的磁滞损耗)
电感的 磁饱和,就是耐流
电容的 耐压
因为超过这个电流值,电感就失效了,等价于超过耐压,电容失效,一个概念
其实,电容也有铜损,介质损耗
如下表
5.4、LM25系列基本参数 *输出电压:3.3V、5V、12V、15V
*输入电压:40V,还有个高压版本好像可以做到60伏附近
*输出电流:3A(TO—220)
*散热封装:TO—220,D2PAK
下图前两个封装是比较常用的,D2PAK是最常用的(因为发热量不高,直接贴在PCB板子上的)。
LM25最大确定是真货比较贵,7-8元一颗,并且市场上假货横行。
5.5、LM25系列关键参数 *最高工作温度:125度
*封装温升(TO—220):65度/W(空气)
*输入输出最小压差:3V
*效率:77%(12V输入,5V,0.5A输出)
*开关频率:50KHz
*静态工作电流:5.0mA
*其它指标参考PDF文档
LM25是基本上替代LM78系列的,利用它的高效率
5.6、LM25系列的局限性 *NPN达林顿三极管,高压差:3V
*高静态电流:50mA
*低电压大电流芯片兴起:大型FPGA,CPU,1V电压,电流可以达到100A(不是用LM25系列,功率不够,效率也不够)
*低电压低功耗设备兴起:手机、平板
*低电压芯片的普及:ARM、FPGA等3.3V、2.8 V、1.8 V、1.2 V、1.0V
那么电源继续进化,一个选择是MP1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