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 立即完善>
作者:刘丽娟 一博科技高速先生团队队员
对于连接器pin stub的影响,通过上一篇的连接器过孔系列之pin stub篇,我们已经知道连接器pin stub过长对信号有恶化效应。但是当没有其他的连接器可选、可替代,将过孔反焊盘扩大、非功能焊盘去掉、换成low Dk/low Df的板材等优化措施均已用上,而我们的系统裕量依然不够,仍需处处抠裕量,任何地方的提升都对系统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时,是否有方法进一步提升连接器过孔处的性能? |
|
相关推荐
3个回答
|
|
高速信号的连接器pin的样子都是下图1所示,pin可以分解成3个部分,其中只有pin_2这部分是与过孔孔壁接触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鱼眼。Pin_1负责将信号从连接器引入过孔中;Pin_2负责将信号传递给过孔;pin_3对于信号来说就没有正面的作用了,就是一段stub,为了跟过孔stub相区别,我们在这称之为pin stub。上一篇文章讲了这个pin stub对于信号的影响有多大。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分析把图1所示的连接器插入过孔后,连接器pin与过孔相结合后的效应。
图1高速信号连接器pin示意图 假设PCB厚度=2.2mm,连接器信号pin长2.2mm,连接器从top层往下压。 当过孔不做背钻时,将连接器压进过孔,连接器的pin+过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2 过孔不背钻,高速信号连接器pin插入过孔后的示意图 |
|
|
|
当过孔底部做背钻后,再将连接器压进过孔,连接器的pin+过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3 过孔底部背钻后,高速信号连接器pin插入过孔后的示意图 当过孔顶部做背钻后,再将连接器压进过孔,连接器的pin+过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4 过孔顶部背钻后,高速信号连接器pin插入过孔后的示意图 当过孔双面做背钻后,再将连接器压进过孔,连接器的pin+过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5 过孔双面背钻后,高速信号连接器pin插入过孔后的示意图 针对图3~图5的三种背钻方式进行建模仿真,看看有多大差异。 |
|
|
|
1. 过孔从底部背钻,压上连接器后,pin stub=30.6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24.4mil,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10mil。
图6 过孔底部背钻,pin stub、过孔stub 2. 过孔从顶部背钻(离鱼眼位置留有10mil的安全距离),压上连接器后,pin stub=30.6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10mil,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30.6mil。 图7 过孔顶部背钻,pin stub、过孔stub 3. 过孔双面过孔背钻后,压上连接器后,pin stub=30.6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10mil,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10mil。 图8 过孔双面背钻,pin stub、过孔stub 以上3种情况下的插损如下图所示: 图9 各种情况插损对比图 说明: SDD21_1:Case1过孔插上连接器的pin后,pin stub=30.6mil;过孔底层背钻,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10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24.4mil 。 SDD21_2:Case2过孔插上连接器的pin后,pin stub=30.6mil;过孔顶层背钻,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30.6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10mil。 SDD21_3:Case3过孔插上连接器的pin后,pin stub=30.6mil;过孔双面背钻,从bottom到布线层的过孔stub(下stub)为10mil,从top到鱼眼的过孔stub(上stub)为10mil。 Table1. 连接器过孔不同处理方式对比 双面背钻比仅底部背钻,插损提升了0.182dB(Case3-Case1),像背板系统,正常情况下系统链路上会有两个连接器,这两个连接器会引入4对过孔,如果采用双面背钻,这条链路可以提升0.728dB!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由于连接器pin_1(见图1所示)的长度不长,造成与之对应的过孔上部stub一般也就二十几mil,比起过孔下部stub动辄四五十mil的长度,短了一大截,所以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过孔上部stub。但是如果连接器pin stub过长,没有更好的连接器可选、可替代,而我们的系统裕量又不够,需要处处抠裕量时,过孔双面背钻不失为一种选择。 来源:一博自媒体 |
|
|
|
只有小组成员才能发言,加入小组>>
请问下图大疆lightbridge2遥控器主板电源芯片型号是什么?
4452 浏览 1 评论
使用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和mos做MCU和模组的电平转换电路,但是模组和MCU无法正常通信,为什么?
326浏览 2评论
为了提高USIM卡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电路设计中须注意的点有哪些?
318浏览 2评论
335浏览 2评论
338浏览 2评论
374浏览 2评论
小黑屋| 手机版| Archiver| 电子发烧友 ( 湘ICP备2023018690号 )
GMT+8, 2024-12-3 09:49 , Processed in 0.924726 second(s), Total 80, Slave 64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子发烧友网
© 2015 bbs.elecfans.com
关注我们的微信
下载发烧友APP
电子发烧友观察
版权所有 © 湖南华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发烧友 (电路图) 湘公网安备 43011202000918 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合字B2-20210191 工商网监 湘ICP备2023018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