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电机时,要计算惯量比:负载转动惯量/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我想问:
如果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负载,那负载转动惯量是不是要折算到到电机轴,也就是除以减速比的平方,得到折算后的转动惯量/电机转动惯量=惯量比?是不是应该如此??
是的,传动轴系统里面,各轴的转的转动惯量J=输出轴动惯量(Je)÷到计算轴减速比的平方(i²)。或者说,从低速轴计算到高速轴,高速轴转动惯量(Jo)=低速轴转动惯量(J1)÷减速比平方(i²);从高速轴计算到低速轴,低速轴转动惯量(J1)=高速轴转动惯量(Jo)×减速比平方(i²)。计算中,减速比规定为大于等于1,即低速轴齿数/高速轴齿数。高速轴就是一般就指电机轴。
这个公式是通过动能守恒得来:单轴的动能E=1/2×J×ω²。J为转动惯量,ω为角速度,动能守恒,高速轴的动能等于低速轴的动能,那么有:Jo×ωo²=J1×ω1²,那么化简方程就可以得到惯量比就是加速度的平方比,也就是传动比的平方。 在一般使用普通交流异步电机的时候,不用计算惯量,交流电机的特性是,他的输出惯量不够的,也就是驱动的太重,虽然稳态的扭矩够了,但瞬态惯性太大,那么电机一开始达到不额定转速,电机先慢会快,慢慢的提速,最终达到额定转速,所以驱动是不会发抖,这对控制影响不大。但是选择伺服电机时,由于伺服电机是依靠编码器反馈控制,所以它的启动是很刚性的,必须达到转速目标和位置目标,此时如果超过电机能承受的惯性量,电机就会发抖。因此在算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时必须充分考虑惯性因素,需要计算运动件最终折算到电机轴的惯量,通过这个惯量计算启动时间内的力矩,M=J×B,J为转动惯量,B为角加速度,这个计算的力矩M要小于电机的启动力矩才可做到平稳启动。
选择电机时,要计算惯量比:负载转动惯量/电机转子转动惯量,我想问:
如果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负载,那负载转动惯量是不是要折算到到电机轴,也就是除以减速比的平方,得到折算后的转动惯量/电机转动惯量=惯量比?是不是应该如此??
是的,传动轴系统里面,各轴的转的转动惯量J=输出轴动惯量(Je)÷到计算轴减速比的平方(i²)。或者说,从低速轴计算到高速轴,高速轴转动惯量(Jo)=低速轴转动惯量(J1)÷减速比平方(i²);从高速轴计算到低速轴,低速轴转动惯量(J1)=高速轴转动惯量(Jo)×减速比平方(i²)。计算中,减速比规定为大于等于1,即低速轴齿数/高速轴齿数。高速轴就是一般就指电机轴。
这个公式是通过动能守恒得来:单轴的动能E=1/2×J×ω²。J为转动惯量,ω为角速度,动能守恒,高速轴的动能等于低速轴的动能,那么有:Jo×ωo²=J1×ω1²,那么化简方程就可以得到惯量比就是加速度的平方比,也就是传动比的平方。 在一般使用普通交流异步电机的时候,不用计算惯量,交流电机的特性是,他的输出惯量不够的,也就是驱动的太重,虽然稳态的扭矩够了,但瞬态惯性太大,那么电机一开始达到不额定转速,电机先慢会快,慢慢的提速,最终达到额定转速,所以驱动是不会发抖,这对控制影响不大。但是选择伺服电机时,由于伺服电机是依靠编码器反馈控制,所以它的启动是很刚性的,必须达到转速目标和位置目标,此时如果超过电机能承受的惯性量,电机就会发抖。因此在算用伺服电机作为动力源时必须充分考虑惯性因素,需要计算运动件最终折算到电机轴的惯量,通过这个惯量计算启动时间内的力矩,M=J×B,J为转动惯量,B为角加速度,这个计算的力矩M要小于电机的启动力矩才可做到平稳启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