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
电子产品“山寨”行业持续衰落。多位业内人士称“2012年是最困难的一年”。纯粹的山寨在这一年里几乎消亡殆尽。带有“微创新”的小品牌,在国外从欧美市场转向墨西哥、印度等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在国内则“撤退”到了国内乡镇、农村市场。按照深圳移动
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唐瑞金的统计,深圳2000多家与
手机有关的“小山寨”几乎片甲无存,有“微创新”的“中山寨”企业也从100家锐减到了20家。
2012不是世界末日,却是山寨行业的黄昏,山寨行业正缓缓谢幕,其背后,则是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远变化……有业内人士称,山寨的黄昏是制造业的警钟,是对一种模式的否定!
“这面墙以前不存在,那半边也就是整个楼层都是我们的,生产线一直延伸到那边……”彭金权领着晶报记者参观曾属于他,现在则转给他人的工厂——梅金思科技有限公司。工厂不大,研发部、品质检验等部门却一应俱全,而在所有这些核心部门工作的,只有三位工程师。在工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企业曾经生产或正在生产的几十款产品。这里的研发,很多时候是拆开市面上买回来的产品搞清楚其内部结构;这里的创新,大多是把两个已有产品拼接到一起……
晶报记者去的那天是星期六,没有工人上班。彭金权说,工厂规模缩小了一半,产能却仍然过剩。彭金权踏入“山寨”行业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个机会来的方式也很“山寨”——一位族长在为同姓族人的公司物色人才……
山寨的起源和游戏规则
1998年,彭金权大学毕业,到深圳某研究机构工作。不久后,他母亲也来到深圳生活。
一天早晨,彭金权的母亲在公园里练剑,认识了一位彭姓“族长”。“族长”说,他正在为一家同为彭姓人开的台资企业物色人才。
就这样,彭金权从1999年7月起进入这家企业工作。
这家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他们的产品一般是在模仿SONY、三星等公司产品的基础上,略加变化。
最开始,他们在仿造某品牌盒带录像机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屏幕,使它可以在汽车里使用。后来,盒带录像机变成了DVD,再后来,DVD逐渐变薄,屏幕逐渐变大。公司的“创新开发部”主要是做外形上的创新,把“方的变成圆的”……
1999年到2005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从2000万美元增长到5亿美元。彭金权说,这也基本代表了外贸“山寨”的发展轨迹。
当时国内市场还不大,欧美的“山寨”却已经有了自己的逻辑和游戏规则。首先,仿制品牌产品,是中小厂商不得已的行为,因为大公司有研究院、有市场调查部、有品牌,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有需求。而小厂商如果搞“创新”,往往“没有人买,死得很惨”。只好等大品牌把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后,再通过仿造来分一杯羹。
而欧美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百思买等,许多也与山寨厂商有良好的默契。
某些零售巨头的采购人员或中间商,会直接拿着某些名牌的样品找到山寨厂家,要求他们仿造。比如索尼出了一个东西很好卖,零售巨头就会把产品型号告诉山寨厂商,要他们模仿。零售巨头的利润可能都在50%左右,可山寨产品因为便宜,会卖出品牌10倍甚至更多的数量……零售巨头卖得好,小的销售商就会主动来找山寨厂家,山寨就这样走向市场。
10万+1工程师=山寨厂
2005年,彭金权辞职了,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的管理也很“山寨”。
彭金权一路做到副总。公司效益越来越好,年终奖却从15万元一路降到3万元……
另一家山寨厂的老板找到他,给他一个很高的薪水,他心动了。
他到美国参加各种展览活动,并成功为这家山寨厂拉到了9个货柜的订单,这相当于这家厂2年的营业额,订单产品很简单——家用DVD。
可是,山寨也是有高下之分,到了交样品的时候,这家厂却无论如何也交不出来。
彭金权只好离开这家厂,自己去寻找样品。他最终交出了样品,并决定找代工企业生产。
这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因为样品交得晚,订金不能按时到,交货时间却没有延迟,而代工企业都要求先给订金再制造。
在付了两个货柜DVD的订金后,彭金权已经没多少钱了,怎么办?他又找了很多供应商,希望能在不付订金的情况下生产,但没有人愿意干,没有人相信他。
就在彭金权有些绝望的时候,他接触过的一个供应商的工程师找到他,说“你不用找他们干了,自己干就可以,有10万块就足够了。”
将信将疑中,彭金权拿出10万块,很快租到了厂房,买了4条流水线,每条只花了1万多块。很短的时间,一个40人的山寨厂就开始生产了。
“那个工程师一个人真的就足够了,他什么都懂。”彭金权说。
所有的零件都不需要生产,面板、外壳都有现成的,拿来组装就好了,组装“不比小孩搭积木复杂多少”,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焊工和“电批”工,“培训半天就可以了”。
7个货柜的DVD就这样生产出来了,而彭金权也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家山寨厂的老板。DVD每台卖20多美元,利润在2-7美元之间。
山寨的瓶颈没走过去
彭金权想继续走外贸的路,他想做大单,想和沃尔玛、家乐福等长期合作,而要合作,前提就是得正规。他申请了ISO认定,这遭到了来帮忙的一些亲戚的一致反对,可他还是坚持。
各种标识标志,员工的帽子、静电环,各种检验环节……ISO认定很快下来了,来检验的人说第一次见这么小规模的企业申请这个。
接下来就是得有自己的产品,当时IPOD刚出来,彭金权很快想到,能不能把它和音箱结合,就像之前工作的***厂把屏幕与DVD结合一样。
他找到了某品牌的桶状音箱,尝试在上面加上一个IPOD的插头。然后他拿着这个设计,通过香港电子展,联系上了英国最大的电器商DIXONS。
DIXONS对这个产品很有兴趣,愿意下订单。
接下来,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彭金权说,这也是所有小山寨想做大所面临的瓶颈。
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合作伙伴。DIXONS的要求很高,小的模具厂很可能满足不了,可大的模具厂都不愿意和陌生伙伴合作这么小的单。最后,彭金权遇到了普工出身、刚招了几十名员工做模具厂的陈华园,陈华园表示,自己的公司虽然小,但愿意竭尽全力去做。两个人都刚开始做山寨,一时惺惺相惜,陈华园右手当时受了伤,用左手画图,反复修改,做出了模具。
第二个问题,DIXONS要来“验厂”,在看过彭金权的公司后,来验厂的人认为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是,负责财务审核的人提出:公司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实在太少了。
因为注册资本的问题,DIXONS不愿意合作,无奈,彭金权求助于自己曾服务的台资公司的董事长。最后决定由台资公司先做,自己再逐渐接手。这个曲线救国的路线后来走通了,DIXONS在产品畅销情况下急于要货,对谁生产的问题已经不再挑剔了。
彭金权拿着DIXONS的订单,找到沃尔玛、家乐福,又拿到了这两家巨头的一些订单。
数码相框最火爆的时候,他拿到了两笔关于数码相框的大订单,家乐福15万台、DIXONS15万台,一共30万台数码相框。
这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在彭金权这里,却成了一个巨大的负担。因为数码相框的显示屏、IC这两个核心部件当时都是稀缺货,都要现钱,这样,光材料成本就需要900万美元,而且要在2—3个月内全部搞定,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最终,彭金权拿出全身解数,也只做出了7万台,每家3.5万台。从此,他的坏口碑传了出去。采购商们评价说“他是一个好人,可他资金不够。”从此,欧美大单从彭金权身边消失了,这样的机会再也没有出现过。此后的订单大多为5000台、6000台一单。
差点就破产了
“瓶颈”没能过去,不过彭金权还是赚了一些钱。这些钱里也有一些山寨的灰色地带。比如他生产的带IPOD插头的
音箱,之前和苹果签订了专利协议,买一个IPOD的插头,价格是0.96美元,另外每个还要交4美元的专利费。后来浙江乐清一家厂山寨出来了这个插头,彭金权就开始买这家山寨厂的。
2005年彭金权赚到200万元人民币,2006年净利润达到300万元,2007年达到400万元,2008年维持在400万元,2009年的利润达到了800万元。
不过彭金权说,2008年、2009年看似赚钱,背后却异常凶险……
彭金权签下的合同,对时间要求很严格,延迟一天就要罚1%-10%的货款。
可是从2008年开始国内供应链上游的很多厂商都在转行,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供应商很难。
彭金权说,2008年还有一个新情况是,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工人们越来越有维权意识。最多的一次,60个员工里,有30个人同时走掉了……而更多的情况是:晚上一条生产线加班赶货,却少来两个工人,于是生产线停摆的情况时有发生……线上几乎全是新手,很少有人能呆到3个月以上。
供应商越来越难找,企业人员管理越来越困难。2008年、2009年,彭金权交货多次延迟。
2009年年底到2010年年初,彭金权经历了从业以来最大的危机,这次危机让他觉得“山寨真的不能再做了”。
当时,他的一批货延迟了很久,最终“罚款可能比货款还多”,可是“不出货就是废铁”,只好硬着头皮出了货。
客户总公司在英国,香港设有一个办事处,彭金权于是每天都去该办事处“求他们”,还请相关工作人员去吃饭、洗脚……几乎每天都去。因为他明白“如果款回不来,就破产了”。
祸不单行,一家供货商知道了消息,开始上门催要实际只有几十万元的货款,最后甚至带人封了公司的门不让出货……事情闹到了社区警务室,几十个人围着彭金权不让离开。最后还是妻子赶来,用家庭的积蓄还了钱。
消失了的大单
2009年开始,彭金权发现,比较大的订单几乎从欧美市场上消失了。
也就是说,不是零售商们不愿意给他的公司下大单,而是大单没有了。
零售巨头们的MOQ(最小订货量),不断突破底线,从5000台到2000台,再到1000台,最后甚至500台一批的订单都出现了。也就是说,欧美的经济环境导致购买力越来越差了。
而这么小的订单,即使有利润,也是很大风险下的利润。
风险首先来自前期投入,开模、培训工人都需要钱,还有测试费用,测试里比较难的是欧盟在2007年开始强推的ROHS(有害物质)测试,测试一次就是1万多块……
而在投入这么多的情况下,国外的巨头还在采用强势的采购规则,下了500台订单,上线生产后,他们还有可能砍价格,不同意就取消订单,最后出货前又有可能砍价格,否则取消订单……
2010年,彭金权工厂的赢利从800万元锐减到200万元……彭金权自己则开始投身此前相当陌生的互联网……
转行:做“网络电视台”
2010年初,彭金权开始有了做一个网站的打算,因为他觉得制造业是夕阳行业,而网络是朝阳行业……
此前对网络几乎一窍不通的他,开始恶补互联网知识。他打算做一个“网络电视台”:所有人都可以上去唱歌并保存动画和声音,赢利模式则在于粉丝们送虚拟道具与歌手互动。
彭金权一开始想的很简单,他找到一家外地企业,要求他们做一个网站“交给他”。彭金权说,后来才意识到那是制造业的思路,以为网站和具体产品一样,买个成品就行了。彭金权付给该企业40万元先期资金,后来经常去催,想按合同约定看“进程”,对方却百般推脱,每次只给他一个很粗略的文字说明,说到交货日期一起给他看。最后,这件不靠谱的事情结束,彭金权的40万元打了水漂……
2011年4月,他又找到某著名IT企业的一位中层做总设计师,招了几个人来做网站。结果,这位总设计师不愿意辞职,用业余时间来做,而那招来的几个人因为没有指导,做出的东西都是“碎片”。2011年11月28日,已经急了的彭金权把8个人集中到一家宾馆,给他们吃好的住好的,希望能“封闭开发”一周。
结果,几个人用5天才统一了思想,用2天工作,一周后,花费了一大笔钱的彭金权仍然只看到一堆碎片。这一次又失败了……
2012年年初,他把企业转给了别人,专心做网站。2012年3月,他终于从某网络公司挖到了一位技术人才,组建了自己的团队。目前,网站已经成型上线,正在做最后的测试……
“纯粹的山寨几乎已全部消失”
彭金权的经历并非个案,在这几年里,彭金权工作过的那家曾经做到10亿美元规模的台资企业的工厂在2008年关门了,后来开了家新厂,却又在2010年停产了,从此不再生产。而在此之前,一国际电子产品巨头,因为怀疑该企业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而向该企业索赔3亿美元,否则就要“封厂”。该企业请了专业律师反复交涉,最后还是付了8000万美元,董事长“痛得流泪”。
彭金权的一个供应商也跑了,宝马车被抵给了债主……
业内人士陈经纬,一直在国内销售小品牌手机,他的感受是:“纯粹的山寨几乎已经全部消失,小品牌则被挤压到了乡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