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
通过上文的分析,毫米波全数字大规模 MIMO系统将是 B5G 乃至 6G 系统的最佳选择,但其缺点,如复杂度高、成本高、功耗大等,将会制约其在未来系统中的应用。为有效降低毫米波全数字多波束阵列的复杂度、成本、功耗,并能支撑动态快速多波束跟踪,我们提出了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的概念,以期在逼近系统最佳性能的同时,克服上述瓶颈问题。
目前采用的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混合多波束阵列或全数字多波束阵列是将多波束发射和接收阵列进行对称设计,即,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数量相同,如图 4(a)所示。基站侧采用基于对称设计的毫米波混合/全数字多波束接收和发射架构,产生增益相同的发射和接收多波束。同样,终端侧设计与基站侧较为类似,区别是阵列规模较小。举例来说,基站侧和终端侧分别是对称的 64 发 64 收和 4 发 4 收的全数字多波束阵列。
(a)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b)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图 4 对称和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基本原理是将全数字多波束发射和接收阵列进行非对称设计,即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规模不同,具体形式如图 4(b)所示。基站侧采用较大规模的全数字多波束发射阵列和较小规模的全数字多波束接收阵列,进而产生较窄的发射多波束和较宽的接收多波束;终端侧仍然可以保持传统的对称形式,也可采用非对称形式。举例来说,基站侧由对称的 64 发 64 收(64T64R)变成非对称的 64T16R,而终端侧保持不变或由对称的4T4R 阵列变成非对称的 4T2R 或 4T1R 阵列,与传统 64 阵元 4 子阵(4×4 子阵)4 数据流混合多波束系统相比,64T16R 全数字多波束非对称阵由于全口径工作发射波束增益高 6 dB,若终端侧保持不变,则下行链路增益高 6 dB,若终端侧接收阵单元数从4 缩减到 1,则下行链路增益不变。对于上行链路,若终端侧保持不变,则上行链路增益也不变,但这时非对称阵的接收阵元数和射频通道数是 16 而非64。因此,非对称毫米波全数字大规模 MIMO 阵列在几乎保持了对称全数字大规模 MIMO 阵列优点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的非对称系统和传统对称混合多波束系统在链路增益上是有优势的,但非对称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发射和接收阵列波束不对称。非对称系统充分利用全口径,实现发射阵列高增益窄波束,接收阵列低增益宽波束,保持链路增益一致或更高。
(2)波束扫描范围大。由于非对称系统仍采用全数字多波束阵列架构,其波束扫描范围与对称全数字多波束系统一致,具有较大的波束扫描范围。
(3)波束对准和管理较为容易。由于非对称系统接收阵列的规模降低,接收波束较宽,这将会大大降低 DOA 计算和波束对准难度以及波束管理的复杂度,尤其适合应用在 6G 空联网的场景。
(4)系统容量高。非对称大规模 MIMO 阵列系统的波束数量远多于目前商用混合多波束阵列的波束数量,因而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流,增加系统容量。
(5)硬件设计复杂度降低。在基站侧,接收通道规模大幅度降低,例如,通道数从 64 减少为 16。这将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尤其是针对宽带信号的高精度 ADC 芯片和射频通道,同时,这会大幅降低基带信号的处理量和处理算法的实现难度。
然而,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 MIMO 系统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将迎来相应关键技术的挑战,例如,由于采用了非对称的发射和接收阵列,导致上下行信道非互易,这就需要研究非互易信道特性和信道模型。
目前,关于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阵列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期望对 B5G 和 6G 新型系统架构的确立起到推动作用。
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
通过上文的分析,毫米波全数字大规模 MIMO系统将是 B5G 乃至 6G 系统的最佳选择,但其缺点,如复杂度高、成本高、功耗大等,将会制约其在未来系统中的应用。为有效降低毫米波全数字多波束阵列的复杂度、成本、功耗,并能支撑动态快速多波束跟踪,我们提出了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的概念,以期在逼近系统最佳性能的同时,克服上述瓶颈问题。
目前采用的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混合多波束阵列或全数字多波束阵列是将多波束发射和接收阵列进行对称设计,即,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数量相同,如图 4(a)所示。基站侧采用基于对称设计的毫米波混合/全数字多波束接收和发射架构,产生增益相同的发射和接收多波束。同样,终端侧设计与基站侧较为类似,区别是阵列规模较小。举例来说,基站侧和终端侧分别是对称的 64 发 64 收和 4 发 4 收的全数字多波束阵列。
(a)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b)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图 4 对称和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
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系统基本原理是将全数字多波束发射和接收阵列进行非对称设计,即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规模不同,具体形式如图 4(b)所示。基站侧采用较大规模的全数字多波束发射阵列和较小规模的全数字多波束接收阵列,进而产生较窄的发射多波束和较宽的接收多波束;终端侧仍然可以保持传统的对称形式,也可采用非对称形式。举例来说,基站侧由对称的 64 发 64 收(64T64R)变成非对称的 64T16R,而终端侧保持不变或由对称的4T4R 阵列变成非对称的 4T2R 或 4T1R 阵列,与传统 64 阵元 4 子阵(4×4 子阵)4 数据流混合多波束系统相比,64T16R 全数字多波束非对称阵由于全口径工作发射波束增益高 6 dB,若终端侧保持不变,则下行链路增益高 6 dB,若终端侧接收阵单元数从4 缩减到 1,则下行链路增益不变。对于上行链路,若终端侧保持不变,则上行链路增益也不变,但这时非对称阵的接收阵元数和射频通道数是 16 而非64。因此,非对称毫米波全数字大规模 MIMO 阵列在几乎保持了对称全数字大规模 MIMO 阵列优点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的非对称系统和传统对称混合多波束系统在链路增益上是有优势的,但非对称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发射和接收阵列波束不对称。非对称系统充分利用全口径,实现发射阵列高增益窄波束,接收阵列低增益宽波束,保持链路增益一致或更高。
(2)波束扫描范围大。由于非对称系统仍采用全数字多波束阵列架构,其波束扫描范围与对称全数字多波束系统一致,具有较大的波束扫描范围。
(3)波束对准和管理较为容易。由于非对称系统接收阵列的规模降低,接收波束较宽,这将会大大降低 DOA 计算和波束对准难度以及波束管理的复杂度,尤其适合应用在 6G 空联网的场景。
(4)系统容量高。非对称大规模 MIMO 阵列系统的波束数量远多于目前商用混合多波束阵列的波束数量,因而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流,增加系统容量。
(5)硬件设计复杂度降低。在基站侧,接收通道规模大幅度降低,例如,通道数从 64 减少为 16。这将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尤其是针对宽带信号的高精度 ADC 芯片和射频通道,同时,这会大幅降低基带信号的处理量和处理算法的实现难度。
然而,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 MIMO 系统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将迎来相应关键技术的挑战,例如,由于采用了非对称的发射和接收阵列,导致上下行信道非互易,这就需要研究非互易信道特性和信道模型。
目前,关于非对称毫米波大规模 MIMO 阵列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但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期望对 B5G 和 6G 新型系统架构的确立起到推动作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