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
直播中

刘玉珍

7年用户 214经验值
私信 关注
[问答]

处理语音业务掉话问题有哪些方法?

如何处理高负荷问题,什么思路和步骤?
如果让你负责干扰专题,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如果让你负责CQI专题,讲一下工作开展思路?
如果你负责我们这里投诉专题,准备怎么做?
怎样合理应用切换类型,如何开展切换专题优化?
处理语音业务掉话问题有哪些方法?
如果你负责覆盖专题,怎样提升地市整体覆盖性能,开展专题优化?
语音业务高丢包专题怎么开展工作?

回帖(12)

张莉

2021-2-24 17:04:32
  如何处理高负荷问题,什么思路和步骤?
  1、检查基站状态,基站告警,以及周边站点是否异常;
  2、确定优化方案,根据不同原因应对不同的方案;
  ① 多用户(最大用户数大于200),对多用户小区优先进行参数均衡、扩容。
  ② 高流量(满足感知高负荷大中小包各自标准的双倍流量),对高流量小区优先进行参数均衡、扩容。
  ③ 干扰(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大于-105),对干扰小区优先处理干扰。
  ④ MR弱覆盖(采样点大于-110dBm覆盖率比例小于90%):MR弱覆盖小区由于越区覆盖导致边缘用户多的进行天馈调整;由于深度覆盖不足的进行功率提升、新站建设。
  3、整体均衡以及处理策略
  ① 多层网、多载波小区:优先对无特殊设置的多层网、多载波小区功率对齐,参数均衡;对多层网、多载波都高负荷小区进行扩容、改造(F+D扩D2、新增FDD、替换3DMIMO、lampsite改造等)。
  ② 对单层网小区:优先进行往周边小区参数均衡,对均衡效果差小区进行扩容(F+D双层网建设、扩第二载波、新增FDD等)。
  4、参数均衡策略
  ① 双载波功率对齐;
  ② 双载波间通过基于用户数的MLB均衡;
  ③ F频段通过频率优先级往其他频段均衡;
  ④ 频段间通过切换参数均衡。
  5、扩容策略
  ① 小区分裂:对高负荷室分小区进行覆盖范围重新划分,分裂成多个小区进行负荷分担。
  ② 扩容双载波:对于涉及工程等实施周期较长的方案,采用扩容双载波的方案引入D频段/E频段第二频点临时缓解负荷问题。需要考虑双载波间业务均衡的实际效果;对于用户分散、无法通过室分建设进行业务下沉的区域,使用扩容双载波作为永久方案来增加容量。
  ③ 新增FDD:对高负荷小区跟NB、GSM1800共站址小区进行FDD反向升级,需考虑GSM1800光模块信息。
  ④ 3DMIMO、Lampsite改造:对业务量长期高场景进行3DMIMO、Lampsite改造,提高用户感知。
  ⑤ 室分整改/天馈调整:高负荷区域中,由于室分系统故障引起室分弱覆盖问题,导致室分吸收业务能力差,需要进行室分整改
  ⑥ 室分建设:高负荷区域中,当业务全部为宏站吸收时,如果能精确定位高负荷的用户来源,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新增室分规划建设。
  ⑦ 宏站建设:对于站间距大于正常值(市区400米,农村1公里)的高负荷区域,可以提出新增宏站规划建设需求。
  6、天馈调整
  对TA分布大于站间距采样点占比高的小区进行天馈调整,控制越区覆盖。
举报

张锐

2021-2-24 17:04:43
  如果让你负责干扰专题,如何开展相关工作?
  答:开展项目干扰专题优化可以从八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项目交付资料明确干扰考核标准;
  二、通过现网指标分析,结合MAPINFO工具明确干扰区域分布和时间规律;
  三、通过频域PRB干扰值曲线图、时域帧结构干扰值精准识别干扰类型;
  四、通过帧结构参数调整、GPS告警排查、重叠覆盖优化、PCI优化解决网内干扰问题;
  五、通过智能预调度、频选功能、干扰抑制、20 BIT功能等特性参数应用降低网内干扰;
  六、通过在干扰场景实施易出难进的空闲态重选、业务态切换策略,降低干扰影响;
  七、通过基站天线调整、移频、关闭、搬迁等方式决解系统间干扰,做好4G/5G网络D频段的干扰协同规划;
  八、通过基站扫频发现并关闭直放站、干扰放大器等外部干扰源,通过推动友商基站整改等方式决解电联干扰。
举报

徐丹

2021-2-24 17:04:58
  如果让你负责CQI专题,讲一下工作开展思路?
  1、基础优化:完善邻区,切换参数、互操作参数。
  信号的快衰落导致服务小区的变化无法及时跟上最好小区的变化,从而导致CQI指标较低,解决服务小区变更不及时的问题从根本上需要控制信号的快衰落;
  2、RF优化:
  通过RF优化,去提升RSRP水平,提升SINR值水平,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越区覆盖,控制无主导信号覆盖等,进一步降低邻小区干扰。。RF优化内容:方位角,机械下倾角,电子下倾角。
  3 功率参数调整:
  在下行功率计算中,有Pa、Pb参数,其用来定义了A类、B类符号的功率增益,但是基于CQI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论推导出,当业务信道的功率增益增加,CQI将跟随改善。某业务区将Pa从原先设置为0dB,修改为-3dB,Pb参数保持不变,可以看到CQI》=7的比例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这也反向证明,如果提高Pa,会对高阶优良比改善有帮助。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Pb取值越大,ReferenceSignalPwr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同时减少了PDSCH(Type B)的发射功率,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PA:RS功率一定时,PA增大该参数,增加了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提高小区所有用户的MCS,但会造成功率受限,影响吞吐率;反之,降低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和MCS,降低小区吞吐率。
  4 DRX功能优化:
  关闭DRX功能,或拉长DRXOnDurationTimer对CQI优良比有增益作用,但DRX设置要严格如下要求设置,1) onDuraTimer的时长不可以大于shortDrxCyc的时长。2) longDrxCyc的时长必须是shortDrxCyc时长的整数倍,3) 采用批量参数修改方式时,务必注意索引值与真实值的区别,避免错配。比如说onDruaTimer设置为3时候对应10ms,那么在批量修改时候,需要填写为3,而不是10,否则就对应到更大的时长去了。
  5 TM模式优化:
  对于一些广覆盖的区域,其CQI上报值自然会差一些,对于这种区域,靠RF优化也是无法真正实质解决的,那么将传输模式修改为TM2可以作为一种备选方案来考虑。但是由于其对容量是有影响的,所以对于城区环境其实是不太可能去使用的。
  6CQI上报周期优化:
  可以针对不同的小区设置不同的CQI上报周期,针对CQI差的区域加大周期,减少其上报的次数,对CQI好的区域缩短周期,增加其上报的次数,以此来改变整网CQI优良比的分子分母的构成,
  
举报

李静

2021-2-24 17:05:26
  如果你负责我们这里投诉专题,准备怎么做?
  用户投诉问题一般比较紧迫,因此在接到投诉后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定位问题原因,排除故障,实施优化调整,最终保证网络更好的服务质量,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进行投诉处理时一般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1、KPI跟踪分析
  话务跟踪分析是我们处理投诉问题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快速定位投诉问题的原因。在处理大量用户类似投诉时,话务统计数据往往能提供各种全面详实的信息,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网络状况,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地分析和定位问题 。
  用户投诉的问题,如掉话、呼叫失败等,一旦频繁出现在某个区域,则一般都能在话务统计数据中有所体现。比如和掉话相关的话务统计指标及OSS工具统计有:
  RRC建立成功率
  E-RAB建立成功率
  无线掉话率
  切换成功率
  E-RAB建立拥塞率
  通过分析话务统计指标的变化和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OSS工具统计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话务量激增造成的拥塞、突发硬件问题引起的大量系统侧呼叫失败和掉话、外部干扰的影响及过覆盖导致的干扰等等。这时解决个别投诉问题则上升到解决网络整体或局部的问题,结合网络话务统计数据可以有效地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根本上定位问题所在,以利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2、硬件故障查找
  如果从话务统计数据上发现在投诉的日期或时间段服务基站的多项性能指标突然恶化,而之前或随后又基本正常时,投诉问题很大程度上和硬件的瞬间故障有关。
  这时需要监控该基站状态,通过OMC查看是否有硬件告警记录;同时与基站班组沟通,查看基站日志文件,看是否有硬件故障恢复记录;必要时对投诉较严重、故障出现次数多的基站进行检测,以排除硬件故障带来的网络服务质量隐患。
  3、现场测试分析
  接到投诉后在上述几项分析完成大概可以确定问题所在后进行现场测试、现场调整、现场解决,若仍然无法定位故障原因,或没有足够的线索时,需要去投诉现场进行问题测试。
  一般覆盖问题投诉可以通过信号测试比较方便的找出问题原因,如室内深度覆盖、建筑密集信号弱,然后通过天线和参数调整方案,在兼顾周围覆盖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改善覆盖目标的信号质量;对于无法通过优化解决的问题则提出后期加站和加室内分布系统的方案。
  而对于呼叫失败、掉话等问题,其可重复性往往不能保证,同时涉及无线环境、小区负荷、基站硬件以及UE终端等多个方面,现场测试定位问题的效率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现场测试必需了解尽可能准确的投诉地点和时间,完成相同呼叫类型的话务,同时记录空中接口信令消息,并在系统侧进行话务跟踪,一旦采集到投诉的问题实例,便可以结合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定位问题原因。
举报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