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论坛
直播中

邓大侠

5年用户 9经验值
私信 关注

工业级固态硬盘和商业级固态硬盘大有区别

    昨天发了一个开博的短文,居然lee_st留言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受此激励,今天晚上打算写点干货,这可是我们花了几年的时间、在上亿的项目中得到的总结。    我们公司有一个监控项目,使用在高铁车辆上,安装在车内,有空调环境。我们的主要工作主要是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软件的开发。
    今天我先说一下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坑,那就是固态硬盘。
    在这个项目之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开发项目,但是对固态硬盘其实不是很了解,主要就是知道有三星,闪迪,西数这些品牌,自己就是做研发的,也不觉得这些产品除了品牌、速度这些方面,还能有什么差别。
    我们项目由于是在空调环境,当时通过初步测试后,就采用了某迪的一款商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然而,悲剧了!
   由于我们判定项目是空调环境,选择的都是消费级的固态硬盘。上机后,陆续出现大量的故障,公司的维保人员和成本居高不下,开发部门更是头疼的要死。然而我们那点采购量,大公司压根看不上。后来勉强同意帮我们做分析诊断,但是因为供应商是美国企业,时差的问题,让沟通的效率很差。2个月后,我们得到答案,说是固态硬盘因未知原因,持续的写入一个小范围的固定位置导致该位置的闪存被写穿,然后固态硬盘就会发生故障。至于这个是因为我们软件的原因造成的,还是固态硬盘自己的问题,那就不知道了。那么如何解决呢?因为商业级固态硬盘迭代很快,一般老的bug就不一定会修正了,直接在下一代解决了。加上我们那点规模,人家确实懒得给支持,何况是我们把消费级的产品,用到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就苦不堪言了。我们换型号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后一次,供应商给我们备了1K的货,但是我们打死都不能拿了。
    原来的不能用了,得赶紧找新的供应商。在找供应商的过程中,从采购那边第一次知道固态硬盘还有等级,有工业级固态硬盘(原谅我之前的项目没有遇到存储),赶紧去查了一下,再结合项目,终于明白了两个事情:
1、 工业级就是工业级
虽然车内是空调环境,但是尚未打开空调的时候,车体可能会被热透或者冻透,因此设备的等级,包括固态硬盘,不能按照常温档次来考虑。你想想夏天暴晒过的汽车,就知道没开空调前车体车内还是很热的,毕竟都是金属表皮,比热很小。
2、工业级固态硬盘和消费级固态硬盘大有区别
后来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尤其看到一篇文章(想看的人自己百度这个主题或者点击这个链接),才彻底明白,工业级固态硬盘和消费级固态硬盘,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所以消费级的东西,就是想办法用最便宜的物料和设计,取得最高的跑分,然后赚消费者的钱。由于普通消费者的使用特性,对寿命、可靠性、环境可靠性这些方面几乎没有要求。
工业级就不一样了,可靠性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可持续供货也要考虑,技术不一定”先进“,跑分也不一定高,但是一定稳定。

    后来我们决定打破常规,海选合适的品牌。我们最多的时候测过超过7个品牌的盘,包括一线大牌,也有深圳小厂,还有一些做军工、工业的专业些的厂商。令人沮丧的是第一轮测试居然一家都没通过。
    我们当时很慌。如果选择很多,那就说明固态硬盘是个通用品,对于我们完成项目,就算解决了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两家能通过测试,说明这一两家做的比较好,其他做的不行。
    如果一家都不能适配,那说明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自己。
    你不知道当时有多苦恼,人简直要疯了,项目的周期就在那里,已经因为固态硬盘卡了很久了,压力很大,当时都打算扩大范围把那些小厂都索样测试,但是明知道这样其实也没有用。我把7家品牌的固态硬盘反复测试调配,希望能够哪怕一次成功,但是徒劳。
    幸运的是,有一家苏州的固态硬盘厂商派了工程师到了我们公司,神奇的解决了问题!其他家也有派人,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苏州的这家固态硬盘厂商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供应商。由于是给我们家贴牌的,他们家品牌没记住,应该是科啥的,科迈科麦科美啥的。没计划替他们做广告就不具体去查实了。原谅我这是3年前的故事了。
    这家厂商给我们来做了技术交流培训,我第一次才知道工业级和消费级固态硬盘的区别,从此我也不再迷信所谓的国际大牌

    关于工业级固态硬盘和消费级固态硬盘的区别,我认为,至少有如下这些点:
1、产品设计目标和标准不同。
这是一个总的纲领,和我们自己开发项目一样的。
工业级固态硬盘的设计目标,首要的是可靠性,其次才会考虑成本。没有可靠性将一文不值。为了可靠性,可能功能、选材、测试等各个方面都会不同。

2、设计不同
工业级固态硬盘,通常为了可靠性,要增加多电源设计,要增加掉电保护,要增加过载保护,还得考虑特殊的固件,还得考虑散热等等。
反过来,消费级由于不会大负荷运作,也不会有极端、经常性的高温、低温、潮湿、振动、冲击,但是成本要求较高,所以不但不会增加这些功能,通常能省就省,反正消费者也不是专家,也看不懂。

3、材料不同

    因为工作习惯的原因,我自己在某东上买了好几个品牌的消费级的固态硬盘,并和买到工业级固态硬盘,做了对比,返现材料很不相同。不管动不动固态硬盘,就算是外行都能看明白,消费级固态硬盘上面几乎没有多余的部件,而工业级上面布的密密麻麻。
    其次,我自己查了一下,固态硬盘的主要成本是闪存,但是闪存本身差别很大,有SLC/MLC/TLC/QLC的区别(性能、可靠性、速度和成本依次降低),还有正片、白片和黑片的区别。
    根据我的对比发现,消费级固态硬盘的水也很深。从闪存的角度,我归纳了一下,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线/二线/三线/四线。
一线品牌是三星、闪迪、镁光这些自己有闪存的厂商,基本都是用原装片;二线品牌其实是一些台系、陆系做的比较坚守的一些品牌,包括华储、宇瞻、创见、科美、源科等;我查到一个帖子,说明国产还是要好产品的。想看的可以点击这里查看。这些厂商除了技术设计较好,用料也还是比较良心,起码闪存基本都是全新的原装屏,部分低端型号可能会用白片。
三线品牌就是有些知名度,但是使用低等级闪存的厂商,大家网上都可以搜到,尤其是一个叫做PCEVA的论坛上有很多拆解。这个论坛还被攻击了很久,就是因为揭露这个情况。他们大规模制造,成本控制的很低,基本上使用的白片和回收的旧闪存。
四线品牌是那些出来没两年,基本也活不过三年的三无小厂:没品牌没技术没资金。他们基本使用的都是黑片或者回收的旧闪存。
总体来看,消费级厂商中,使用全新白片的都已经很良心了。消费级毕竟要求不高,高等级白片也可以,但是使用低等级白片、黑片、回收闪存,那结果就是随时翻车。

工业级固态硬盘的材料,那就完全不同。首先工业级基本都是SLC/MLC,TLC都基本不用,更不用说消费级已经开始使用的QLC(据说深圳厂已经开始用,返修率很高,但是就是便宜)。
其次,做工业级的,都使用原装正片了,除了胆子大的深圳厂商和某些不坚守的台系厂商,基本上没有厂商敢乱来,基本的操守还是可以的。当然,乱来的也过不了测试。你方方面面想尽办法来提高可靠性都很不容易,何况你还用不良的材料!

    一开始没弄清楚这里头的区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至少损失在百万以上),才明白这个道理。
    工业级固态硬盘,真不是好做的,不是谁都可以。
    我们公司因为只有唯一供方,后来又引入了几家,发现质量也很差,慢慢又剩下苏州这家科字头。我们引入的一家,还曾经模仿苏州这家的成功产品,控制器、闪存、DDR、掉电保护,学的很像(可以说抄吗),但是上去还是不行。
    所以说,工业级固态硬盘,既不是消费级固态硬盘能够替代,也不是说大的品牌就有保障,也不是靠好的原材料就能堆出来的。
     这是我的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参考。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写到这里。


回帖(6)

xingwenhe

2019-4-22 12:01:10
学习下。。。。。。。。。。
1 举报

邓大侠

2019-6-1 17:41:51
谢谢你的鼓励。。。。。。。。!
举报

邓大侠

2019-6-1 17:47:04
居然被认定为精华,谢谢版主!以后努力!
举报

孙德利

2024-1-20 14:14:25
学到了学到了。
举报

孙德利

2024-1-20 14:15:13
学到了学到了才知道还有工业级这么一说   以前只知道金士顿 三星啥的

举报

infortrans

2024-2-19 08:29:18
学习了!感谢分享啊!!!!
举报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