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技术交流
直播中

硬件工程师1

9年用户 1561经验值
擅长:可编程逻辑
私信 关注
[讨论]

工程师们怎么看华为起诉美国***这件事?

受到警告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帖(9)

李刚

2019-3-8 11:27:01
美方自导自演贼喊捉贼,中方将计就计推销华为
1 举报

王鹏

2019-3-8 11:27:48
这仅仅是大国博弈的一朵浪花,只是目前是最焦点最前沿,也最惹人注意。目前看来中美暂时休战,所以华为不会太成功,也不会太失败。大概率美国放弃刚性的对华为的部分产品的封堵政策(例如手机用骁龙855就扭扭捏捏开放点市场),但是总体政策不会变的。
举报

陈伟

2019-3-8 11:30:11
在美国打官司,华为不是第一次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对这场官司,思科精心准备。诉讼前,他们有计划地在全球投放了1.5亿美元的广告,以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优势。美国几家最著名的财经媒体认定华为侵权,对华为进行舆论审判。


而第三方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数据通信专家丹尼斯·阿利森对思科IOS和华为的VRP平台新旧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华为的VRP平台有200万行源代码,而思科的IOS则有2000万行,华为的VRP旧平台中仅有1.9%与思科的私有协议有关,“200万的软件怎么可能去抄袭一个比自己大10倍的软件?”

  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回忆说:“当时华为还是一个小公司,面对这个官司,他们缺乏专业经验,没有专业能力,出现了一些混乱。”“外界也有不少人觉得,华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华为非常不利。”

  “在这种时刻,任正非却看到另一面。”项立刚记忆犹新的是, “任正非说,思科这么大的公司来告我们,把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跟国际大企业放在一起比较,是承认了我们的位置、承认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华为的成长、华为的价值。”

  任正非十分清楚,思科对华为采取种种封杀措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讹诈和索赔。思科的真正目的是遏制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持续发展,使思科在美国市场继续保持一枝独秀。为了稳住军心,任正非给出自己的判断:“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10个月的时间里,从媒体危机公关、寻求客户支持到组建律师团、与3COM公司联合应诉,华为一点点摸索着突围。2003年10月2日,两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和解协议。2004年下半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解。

  正如任正非预料,这场“思科华为之战”使华为品牌知名度大增。如今,华为再不是当年的小公司。从2013年起,华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销售额远超思科。

1 举报

刘勇

2019-3-8 11:33:44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以下公司也曾向美国提起诉讼:

  • 涉事公司:罗尔斯公司(中国三一集团

起诉对象:奥巴马和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
时间: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5日

结果:胜诉、全面和解


事情经过:2012年3月,中国三一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收购了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4座风力发电厂项目,但在同年9月被奥巴马***和隶属于美国财政部的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止。
在向美国***索赔无果之后,罗尔斯公司于当年10月1日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告上法庭。经过近两年的审理,法院最终判定罗尔斯公司胜诉,美国***随后与罗尔斯公司及其律师团队展开协商,并最终达成和解。


  • 涉事公司:微软公司

起诉对象:美国司法部及司法部长
时间:2016年4月14日至7月14日
结果:胜诉
事情经过:2016年4月,微软公司起诉美国***,要求修改对***调取用户信息行为保密的法律规定,因为在此前一年多时间里,美国一些地方法院要求微软公司提供其用户邮件等数据,微软也答应了要求,但法院下达过多的“封口令”,让微软对此事保密,引起了微软的不满。
微软的诉求是,美国司法部在使用“封口令”时应有所节制,如果司法部不作为,美国国会应对《电子通信隐私法》进行修改,以实行合理的规定。
法院最后判决微软胜诉,称如果数据不是储存在美国,微软不被强制要求提供该用户邮件数据。

  • 涉事公司:“推特”公司


起诉对象:美国国土安全部
时间:2017年4月6日至7日
结果:***撤回命令,“推特”撤诉
事情经过:2017年3月,美国国土安全部下辖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对“推特”公司下发了的行政召见令,要求“推特”公司提供一个账号的用户信息,因为该账号曾发布批评***移民政策和国土安全部的内容。
4月6日,“推特”公司对美国国土安全部及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起诉讼,要求法院阻止这一“非法滥用专用调查工具”的行为。
不过1天之后,“推特”公司便撤回了诉讼,该公司的律师称,***已撤回此前的要求,命令“不再有任何效力或作用”。

在这些向美国提起诉讼的案例中,涉事公司均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推特”最终还是撤诉,但其也完成了目标。
                                                                                                                              
举报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