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介绍
张飞,硬件专家,曾在外企担任首席工程系、硬件专家,二十余年工作经验,张飞实战电子创始人,华为鸿蒙KOL,专注于原创电路设计,粉丝数百万人。
工作经历 :
从04年到08年在外企从事软硬件项目开发,06-08年担任电机驱动研发经理,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
08-11年担任日本企业研发部课长,从事办公电器的研发工作。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质保10年,对设计要求极高。
11到17年大型外资企业担任首席工程师,后担任硬件专家,从事预研工作,为公司3到5年后产品研发工业类和汽车类技术平台。
18到现在,在张飞实战电子团队一起研发工业变频器,伺服电机驱动器,无人机,储能电源,车载充电器等项目,期间也开发录制了系列硬件学习课程!
社区小助手: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学习、工作经历吗,您是怎样进入电子行业的呢?
张飞老师: 我们那个年带运气比较好,刚好赶上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先进的电子产品及技术涌入国内,刚好我们赶上了从学习到自研,再到在很多行业赶超国外技术的这个时期。
我个人的感悟是环境逼迫人去进步。那个时候器件,芯片等都是进口的,公司也是英文办公环境,就逼着自己去适应。最后也就适应了。工作中很少有人去带我们,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是面对新的国外的技术,都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的,只能在工作中不断去做实验,不断去失败,不断去改进,一点点进步的。但这样反而容易记住,不会忘记。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网上也电子技术资料也十分匮乏,只能周末备点干娘,和几瓶水,去上海书城免费看技术的书,从早上9点看到晚上9点30关门。期间也结识了一群跟我一样蹭免费看书的有识之士,现在他们都很成功。那个时候我记得每天(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好友聚餐,大家相互鼓劲)都会学习到夜里2点。刚开始也看不懂,每隔一段时间后突然开窍的感觉。这样一段时间一开窍,感觉自己技术慢慢进步。那个时候,感觉对我们外地来上海工作的打工人来说,付出的需要更多。
我进入电子行业也是机缘巧合,属于误打误撞吧。我是一个普通211大学毕业的,那个时候大家都不怎么懂电子技术,企业里面大学生也少,也没办法,只能送我们去研究所培养(特殊年带的特殊机会吧),那个时候选择做电子技术的人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因为做机械或者机构工程师在那个年带是比较热门和吃香的。电子更多地是作为辅助。地位也相较于做结构的要低。研发部管理层正职一般都是做机械的,副职才是做电子的。那个时候做电子这个行业也不知道好不好,只是选择了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后来电子行业才慢慢热起来了。
社区小助手:工作多年,总结您的经验和工作经历,您最想与想要或已经从事/行业的新人说的话是什么?
张飞老师: 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整体来讲,中国的电子技术和制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而且现在也是00后了。应该说,现在的电子新人是比较幸福的,处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学习资料很多,视频也很多,网络也十分发达,再也不要去书店看书了。只要你有上进心和永恒力,那你的技术就会突飞猛进。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知识泛滥了,就有选择困难症了,不知道学什么技术好,也不知道选择电子的哪个细分行业。
我想说的第一点:选择学习的话,还是要找资深老鸟工程师,毕竟工作经验丰富,踩得坑多了,可以给大家提供经验,让大家少走弯路。网上资料很多,我也看了很多,但是错误也更多,我看到很多热们的帖子,浏览量十分大,里面很多电路都是错误的,但是下面评论很多,没有人发现问题,这样容易误导大家。所以网上的电路不是不可以参考,而是需要先进行分析,没有问题了,再用。且每个电路的优缺点都需要分析出来。
第二点:如果你是小白或者新入门的人员,建议系统地进行学习。对于已经工作中的工程师,可以看碎片式的知识,一般是工作中缺啥补啥。叫补差式学习。
社区小助手: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工程师,能否分享你的工作经历和一些比较成功的工程项目或优秀作品?开发这个产品的整个过程,有什么记忆深刻的经历吗?
张飞老师: 成功的项目比较多了,比如机器人伺服控制器、储能电源、工业变频器等。我个人认为产品和样品的本质差异在于细节的设计和各种场合下的测试。样品是实现功能,时间段短,很多人容易把样品和产品混肴,这个是错误的思想。设计产品的过程需要先理思想,再画流程图,到了电路设计部分,需要先画波形,再是波形的电路实现,再到回路设计和节点特性分析。要掌握波形分析和优化电路以及参数能力。这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放置每个器件都是有说出的,每个参数也是有依据的,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不能拼凑电路。拼凑出来的电路一定不是好的产品,也不利于工程师技术的提升,就是俗话讲的“野路子”。
社区小助手:当您对自己的设计方案很满意但客户跟你挑刺的时候,您是怎样去解决的?
张飞老师: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工程师,一般不会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很满意的,相反,是十分害怕。害怕还有哪些细节没有想到,或者是测试到。一个简单的项目,你经验越少,容易越觉得简单,做的越久,反而越觉得难。因为你害怕的是出货量越大,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场景就越复杂,就先问题的概率就越大。你自然就越害怕。所以没有满意的设计方案,只有不断完善的设计方案。只是我们能做的就是确保不能出现严重召回性的问题。
我们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反而希望客户越挑剔越好,因为研发中的挑剔是帮助产品完善,一旦到了客户手上出问题了,那就不是挑剔了,是客诉,客诉是很严重的问题,不仅容易失去客户,还能产生赔偿等经济损失。
社区小助手:您对那些想进入电子行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张飞老师: 首先,要目标明确,你选择硬件还是软件,其次要坚持,不能中途换行业,那就一步慢,步步慢。最后,要多动手,不能只是理论家和思想家,因为做工程师,思想家和理论家是最不值钱的,企业更加看重你能否把产品做出来,其它的是次要的。
社区小助手:工作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您是如何去平衡的呢?
张飞老师: “世界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自古两相难啊。所以选择电子这个行业,首先你要有极大的兴趣和热爱。热爱了,工作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当然了,年轻的时候,稍微多花点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上,中年要多多照顾家庭和孩子,年轻的时候多积累技术,多沉淀技术,那后面你工作就相对轻松,就自然有时间多陪陪家人了。
社区小助手:您认为在从业的路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您对职场菜鸟有什么话说?
张飞老师: 这个上面已经讲过了,从业就是谋生啊,我们做技术的也是新时代的手艺人啊,工匠精神还是要有的,尤其对于职场菜鸟来说,我认为性格大于聪明。踏实,实在,勤奋是手艺人的三大特征。把握了这三点,你的技术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薪水嘛,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社区小助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子这个领域的呢?又是什么让您与这个行业结缘的?
张飞老师: 我04年开始接触电子行业,跟这个行业能够结缘也是快毕业的时候,来上海旅游,寄宿朋友这里几日,正好赶上周六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人才招聘会,正好包里有几份简历,人挤人,就招了三家自己觉得合适的投了,没想到三家都通知面试,然后选了一家离我 住的地方近的一家面试,就要了。从此结缘。
社区小助手:您认为想学电路设计的话,先学好什么才最重要?
张飞老师: 学习电路设计,首先需要系统的设计思想,然后是源回路阻抗。接下来是回路中的节点特性分析,哪个器件符合这个特性,就用哪个器件。设计电路,要先理思想,然后要画流程,再画波型,最后是再电路实现这个波形。当然,器件的掌握是设计电路的前提,所以器件不能用的时候去查资料,必须要记住,装在大脑里,就好比英语单词一样,一定要记得住。
社区小助手:有一些刚入职场不久的坛友想向您请教一下,技术型职场新手,在技术上是先广后精,还是先精后广好?
张飞老师: 我认为应该是先广后精,先宏观后微观。但是广也是有边际的,不能无边无际的广。怎么讲?就好比你导航去一个地方,你首先要看下整体走哪条路线,经过几个高速,从那几个市走,然后走的过程中再看具体当前路段情况,这样你的思路就很清晰。就好比电路中的电容一样,宏观上看,这个电容的位置在信号采集的会路上,那我们就立马锁定这个电容更多的是用来滤波的。如果电容用在母线上,那这个电容如果容量大的话,那就是用来储能的。你看这样就一下子把电容定位清楚了,那这个电容的取值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广是为了精做铺垫的。你值不值钱,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精。对于做技术来说,精大于广。
社区小助手:您本人比较偏好或擅长哪方面的产品设计?列举一下最得意的产品
张飞老师: 我喜欢原创模拟电路设计,喜欢通过电路设计来解决问题。对电机驱动,集成芯片设计,模拟电路设计比较擅长。
张飞老师课程推荐:
1、张飞十周年回馈— 五谷丰登硬件电路设计全套课程
2、高级模拟电路设计-运放内部及外部电路设计精讲篇
3、BLDC方波有感、无感电机驱动精讲篇
4、【免费】四层板进阶—PCBLAYOUT设计实战视频课
5、60天学会步进电机驱动训练营
往期社区之星回顾:
第80期: 【社区之星】范嘉琦:当没用的知识多到彼此交联,你就会发现他们价值连城
第79期: 【社区之星】尹向旭:耕耘时间,收获满满 —— 投入即有所得
第78期: 【社区之星】李海:要想长期从事一个工作,没有兴趣推动是不会有成就的
第77期: 【社区之星】杨永胜:兴趣加努力,就是嵌入式工程师最好的前进之路
第76期: 【社区之星】谢小龙:五年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做一个“博大”+“精深”的老鸟
第75期: 【社区之星】罗大信:从嵌入式工程师到公司创始人,分享20年嵌入式人生经验
第74期: 【社区之星】刘志杰:拥有创新精神,才能成为新一代电子人
第73期: 【社区之星】杨昊楠:深挖技术底层,探索嵌入式的奥秘
第72期: 【社区之星】黄金烨:迎接挑战收获进步,优秀电源工程师的炼成经验
第71期: 【社区之星】王新水:善于动手,嵌入式工程师从0到1的进阶之路
第70期: 【社区之星】祁佳琳:学习应当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第69期: 【社区之星】徐建国:要有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本事
社区之星招募: 不限专业领域、不限技术方向,只要你是一个乐于分享的开发者,只要你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收获分享给大家,帮助更多从业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你就是我们的社区之星!
联系方式: 微信:elecfans123 ,一起来诉说你的故事吧!